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封缝胶修补桥梁裂缝方法
- 发布时间:2025-10-31
桥梁裂缝封缝胶修补方法
一 适用范围与判据
裂缝宽度< 0.15 mm且无渗水时,宜采用封缝胶表面封闭,阻断渗水与钢筋锈蚀通道。
裂缝宽度≥ 0.15 mm、存在渗水/贯通或受力不利时,应埋嘴+封缝+压力注胶(环氧类灌缝胶),必要时配合粘贴碳纤维布等补强;相关材料与工艺应满足JTG/T J22-2008、JTG/T 3650-2020、JTG 5120-2021等规范要求。
二 材料与机具
封缝胶:选用双组分改性环氧封缝胶(高强、低收缩、触变性好),用于裂缝表面封闭及粘贴底座;配套环氧修补胶/砂浆用于基面找平与缺陷修补。
灌缝材料(需注胶时):低黏度环氧灌缝胶;配套灌浆嘴/底座、手动/脚踏注胶泵。
机具与耗材:角磨机、钢丝刷、吹风机/吸尘器、丙酮或无水乙醇、手套/护目镜、量杯/秤、肥皂水与试气装置等。
三 施工流程
1) 勘查与标识
全面记录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走向、贯通与渗漏;必要时做荧光渗透或墨水试验判别渗水路径,绘制裂缝分布图。
2) 基层处理
裂缝两侧各2–6 cm范围研磨去污,清除表浆、油垢、松散层;较深部位可凿V槽利于封缝与注胶;用丙酮/酒精擦洗并保持干爽。
3) 埋设灌浆嘴(需注胶时)
在裂缝交叉点、端部、较宽处设置底座;一般间距可取20–40 cm(窄密宽疏),并预留进胶孔与排气孔。
4) 封缝与试漏
按产品说明配胶,刮涂成连续、致密的封缝层;常规做法封口胶厚度1–2 mm、宽度40–60 mm(部分工程做法为6–8 cm宽的封缝带/胶泥,按供方TDS与设计执行);凝固后进行肥皂水试气,发现漏气及时补封。
5) 配胶与灌注
严格按供方重量比称重并充分搅拌;低压低速灌注,“自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再转相邻孔,至邻孔稳定出胶为止。
6) 终止、拆嘴与封孔
缝内浆液初凝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并封抹平整。
7) 养护与复涂
常温下凝固≥12–24 h(以产品说明为准);必要时在封缝胶上涂刷环氧树脂胶液作防护层,恢复外观与耐久性。
四 关键控制与验收
配合比与适用期:双组分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至色泽匀称;一次配量与进胶速度/可操作时间匹配,避免久置失效。
封缝质量:封缝须连续、密实、无气团,底座周边与转角加厚处理;试漏合格后方可注胶。
工艺参数:坚持低压低速、连续灌注;“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必要时先低黏度后高黏度分次灌注。
环境状况:施工与凝固宜在≥5℃、通风优异、底材温度高于露点≥3℃条件下进行;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质量检验:凝固后进行外观检查、锤击/听音与必要的压水/复灌;抽检正拉粘结强度时,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五 低温与要点
低温施工:当气温偏低时,优选低温快凝固体系;底材与基面预热、保温养护;控制一次配胶量与适用期,薄涂多遍、连续作业,避免未凝固即降温析晶。
作业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面罩,保持优异通风;环氧材料远离火源并按MSDS操作。
重要提示:涉及构造的裂缝处置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完成;现场以设计文件、供方TDS与现行规范为准。
一 适用范围与判据
裂缝宽度< 0.15 mm且无渗水时,宜采用封缝胶表面封闭,阻断渗水与钢筋锈蚀通道。
裂缝宽度≥ 0.15 mm、存在渗水/贯通或受力不利时,应埋嘴+封缝+压力注胶(环氧类灌缝胶),必要时配合粘贴碳纤维布等补强;相关材料与工艺应满足JTG/T J22-2008、JTG/T 3650-2020、JTG 5120-2021等规范要求。
二 材料与机具
封缝胶:选用双组分改性环氧封缝胶(高强、低收缩、触变性好),用于裂缝表面封闭及粘贴底座;配套环氧修补胶/砂浆用于基面找平与缺陷修补。
灌缝材料(需注胶时):低黏度环氧灌缝胶;配套灌浆嘴/底座、手动/脚踏注胶泵。
机具与耗材:角磨机、钢丝刷、吹风机/吸尘器、丙酮或无水乙醇、手套/护目镜、量杯/秤、肥皂水与试气装置等。
三 施工流程
1) 勘查与标识
全面记录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走向、贯通与渗漏;必要时做荧光渗透或墨水试验判别渗水路径,绘制裂缝分布图。
2) 基层处理
裂缝两侧各2–6 cm范围研磨去污,清除表浆、油垢、松散层;较深部位可凿V槽利于封缝与注胶;用丙酮/酒精擦洗并保持干爽。
3) 埋设灌浆嘴(需注胶时)
在裂缝交叉点、端部、较宽处设置底座;一般间距可取20–40 cm(窄密宽疏),并预留进胶孔与排气孔。
4) 封缝与试漏
按产品说明配胶,刮涂成连续、致密的封缝层;常规做法封口胶厚度1–2 mm、宽度40–60 mm(部分工程做法为6–8 cm宽的封缝带/胶泥,按供方TDS与设计执行);凝固后进行肥皂水试气,发现漏气及时补封。
5) 配胶与灌注
严格按供方重量比称重并充分搅拌;低压低速灌注,“自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再转相邻孔,至邻孔稳定出胶为止。
6) 终止、拆嘴与封孔
缝内浆液初凝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并封抹平整。
7) 养护与复涂
常温下凝固≥12–24 h(以产品说明为准);必要时在封缝胶上涂刷环氧树脂胶液作防护层,恢复外观与耐久性。
四 关键控制与验收
配合比与适用期:双组分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至色泽匀称;一次配量与进胶速度/可操作时间匹配,避免久置失效。
封缝质量:封缝须连续、密实、无气团,底座周边与转角加厚处理;试漏合格后方可注胶。
工艺参数:坚持低压低速、连续灌注;“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必要时先低黏度后高黏度分次灌注。
环境状况:施工与凝固宜在≥5℃、通风优异、底材温度高于露点≥3℃条件下进行;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质量检验:凝固后进行外观检查、锤击/听音与必要的压水/复灌;抽检正拉粘结强度时,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五 低温与要点
低温施工:当气温偏低时,优选低温快凝固体系;底材与基面预热、保温养护;控制一次配胶量与适用期,薄涂多遍、连续作业,避免未凝固即降温析晶。
作业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面罩,保持优异通风;环氧材料远离火源并按MSDS操作。
重要提示:涉及构造的裂缝处置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完成;现场以设计文件、供方TDS与现行规范为准。
- 上一篇:风机基础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