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料怎么施工的
- 发布时间:2025-11-13
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料是一种由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凝固剂(聚酰胺/脂肪族异氰酸酯)、活性稀释剂、增韧剂及填充料(如硅微粉、石英砂)复合而成的gaoxingnneg材料,通过低粘度渗透、高强粘结、微膨胀抗裂及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构造裂缝修补、设备基础灌浆、桥梁节点加固、混凝土空洞填充等场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灌浆层的强度、耐久性及整体构造的可靠性,以下为详细施工流程与操作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基面处理与材料检查
1。 基面处理(关键!直接影响粘结力与灌浆效果)
清扫表面:用高压风枪或钢丝刷清除裂缝/待灌浆区域表面的尘埃、油垢、松散混凝土(如起砂层)、浮渣等杂物;若存在明水,需用吹风机烘干或棉布吸干(基面含水率需≤8%,潮湿但无明水时可使用潮湿基面专用改性环氧灌浆料)。
研磨毛糙化:对混凝土、金属等基底材料的待粘结面(如裂缝两侧、设备底座与基础接触面)进行轻微研磨(砂纸 80~120 目),增加表面毛糙程度(Ra≥3。2μm),提升机械咬合力;金属基底材料需彻底除锈蚀(至 St3 级以上)。
裂缝预处理:
宽度>0。3mm 的裂缝:若深度较大(>20mm),需先沿裂缝走向钻孔(深度至裂缝底部,角度 45°~60°),孔径 8~10mm,间距 15~20cm,作为灌浆孔;
宽度≤0。3mm 的微裂缝:可直接灌注,但需确保裂缝完全贯通(无分支堵塞)。
节点加强:阴阳角(如屋面与墙面交接处)、管道根部等易应力集中区域,需提前抹成圆弧角(半径≥50mm),并涂刷一层环氧底涂剂(增强界面粘结)。
2。 材料与工具准备
灌浆料:根据施工场景选择类型(如低粘度型用于裂缝修补,高强型用于设备基础灌浆),检查包装(A 组分(树脂)+ B 组分(凝固剂)或单组分)是否完好,确认保质期(通常 6~12 个月,需避光低温储存)。
工具:
搅拌工具: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量杯(精确配合比);
灌浆工具:手动注射器(适用于窄缝 0。1~0。5mm)、灌浆嘴(带底座,适用于宽缝或深部裂缝)、压力灌浆机(低压,0。2~0。5MPa,用于大体积空洞或深裂缝);
辅助工具:刮刀、毛刷、吸尘器、模板(用于限制灌浆范围,如设备基础灌浆时防止溢出)。
二、材料拌和:严格配合比与匀称搅拌
1。 双组分灌浆料(A:B)
配合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比例拌和(常见比例为 A:B=2:1~4:1 重量比,如 100kg A 组分 + 50kg B 组分),误差≤±2%(过量凝固剂导致脆化,不足则凝固不完全)。
搅拌方法:将 A 组分与 B 组分倒入洁净容器(避免混入水分或杂质),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 3~5 分钟至颜色匀称(无色差、无沉淀),拌和后需在 30~60 分钟内用完(避免凝固浪费)。
2。 单组分灌浆料
开桶即用(无需拌和),但需在保质期内用完(通常 3~6 个月),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树脂性能下降。
三、灌浆施工:根据场景选择工艺
1。 裂缝灌注(窄缝 0。1~0。5mm)
注射法:
① 将拌和好的灌浆料吸入手动注射器(或电动注射器),将注射头插入裂缝底部(尽可能深);
② 缓慢推动活塞,使灌浆料从底部向上填充(观察注射器内压力,若阻力过大则后退 1~2cm 再推,避免气团滞留);
③ 从裂缝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注射,相邻注射点间距 5~10cm,确保灌浆料连续充满整个裂缝(可通过透明胶带观察出浆情况)。
封闭辅助法(可选):若裂缝较宽(0。3~0。5mm)或需防止浆料流失,用环氧封缝胶沿裂缝两侧涂刷 1~2mm 厚(宽度覆盖裂缝 5~10mm),留出注射孔后进行注射。
2。 宽缝/深部裂缝(0。5~1。5mm 或深度>20mm)
低压灌浆法:
① 沿裂缝走向钻孔(深度至裂缝底部,角度 45°~60°),孔径 8~10mm,插入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固定(确保密封);
② 用封缝胶沿裂缝两侧涂刷 2~3mm 厚(宽度≥裂缝两侧各 10mm),封闭裂缝表面(留出灌浆嘴位置);
③ 通过压力灌浆机(0。2~0。5MPa)向灌浆嘴内注入灌浆料,观察相邻灌浆嘴溢浆后停止当前孔灌浆,依次推进至所有裂缝充满;
④ 灌浆完成后,保持压力 2~3 分钟,确保灌浆料渗透至最深处,然后拆除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封闭钻孔。
3。 设备基础/混凝土空洞灌浆(大体积填充)
分层灌注法(适用于深度>100mm 或单次灌注量大的区域):
① 先用环氧砂浆或快硬水泥填充底部(厚度 20~30mm),作为找平层并封闭空洞底部;
② 分层灌注改性环氧灌浆料(每层厚度≤100mm),每层间隔 2~4 小时(待下层初凝后再灌上层),确保每层密实无空隙;
③ 若空洞尺寸较小(<50mm),可直接一次性灌注(但需控制灌浆速度,避免内部气团无法排出)。
模板限制法:用木板或钢板围挡灌浆区域(高出基础表面 50~100mm),防止灌浆料溢出,灌注后刮平表面(多余部分 24 小时后铲除)。
四、凝固与养护:确保性能充分发挥
1。 凝固经过
初期(2~6 小时):灌浆料表面开始触干(不粘手),但内部仍在反应(此时强度较低,约 20%~30%最终强度),需避免触碰、踩踏或外力冲击。
中期(6~24 小时):表面硬度提升(可用指甲轻划无痕),强度达到 50%~70%最终值,可承受轻微振动(如小型设备调试)。
完全凝固(24~72 小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80%~90%(耐压强度≥60MPa,粘结强度≥5MPa),可进行正常使用(如设备满载运行);
最终强度(7 天):耐压强度≥100MPa(完全凝固),耐化学腐蚀、抗疲劳性能稳定,适用于长期承载场景。
2。 养护要求
环境控制:
常温(20~25℃)下自然养护即可;低温(<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电热毯维持 10~15℃,或选用低温凝固型灌浆料);高温(>35℃)时避免阳光直射,覆盖湿布保湿(防止表面过快失水导致开裂)。
湿度管理:相对湿度建议 50%~70%(过于干爽时定期洒水保湿,但避免积水);湿润环境(如地下工程)需确保通风优异,防止冷凝水影响凝固。
禁忌操作:凝固期间严禁淋雨、冲洗或施加机械载荷(如灌浆层用于设备基础,24 小时内禁止开机运行)。
五、施工注意事项
1。 配合比严格:双组分灌浆料的 A/B 组分比例必须精准(误差≤±2%),否则会导致强度不足、脆性大或凝固不完全。
2。 低粘度利用:灌浆料需在拌和后 30 分钟内用完(尤其是低粘度型),避免因凝固反应导致流动性下降,影响渗入效果。
3。 气团控制:灌注时避免剧烈搅拌或高速注入(防止引入气团),窄缝施工可采用“慢速注射+间歇回抽”方式排出空气。
4。 防护:施工时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环氧树脂可能刺激皮肤与呼吸道,若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5。 质量验证:施工后可通过敲击听音(密实区域声音沉闷,空鼓区域声音清脆)、拉拔试验(检测粘结强度)或耐压强度测试(28 天后取样)验证效果。
一、施工前准备:基面处理与材料检查
1。 基面处理(关键!直接影响粘结力与灌浆效果)
清扫表面:用高压风枪或钢丝刷清除裂缝/待灌浆区域表面的尘埃、油垢、松散混凝土(如起砂层)、浮渣等杂物;若存在明水,需用吹风机烘干或棉布吸干(基面含水率需≤8%,潮湿但无明水时可使用潮湿基面专用改性环氧灌浆料)。
研磨毛糙化:对混凝土、金属等基底材料的待粘结面(如裂缝两侧、设备底座与基础接触面)进行轻微研磨(砂纸 80~120 目),增加表面毛糙程度(Ra≥3。2μm),提升机械咬合力;金属基底材料需彻底除锈蚀(至 St3 级以上)。
裂缝预处理:
宽度>0。3mm 的裂缝:若深度较大(>20mm),需先沿裂缝走向钻孔(深度至裂缝底部,角度 45°~60°),孔径 8~10mm,间距 15~20cm,作为灌浆孔;
宽度≤0。3mm 的微裂缝:可直接灌注,但需确保裂缝完全贯通(无分支堵塞)。
节点加强:阴阳角(如屋面与墙面交接处)、管道根部等易应力集中区域,需提前抹成圆弧角(半径≥50mm),并涂刷一层环氧底涂剂(增强界面粘结)。
2。 材料与工具准备
灌浆料:根据施工场景选择类型(如低粘度型用于裂缝修补,高强型用于设备基础灌浆),检查包装(A 组分(树脂)+ B 组分(凝固剂)或单组分)是否完好,确认保质期(通常 6~12 个月,需避光低温储存)。
工具:
搅拌工具: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量杯(精确配合比);
灌浆工具:手动注射器(适用于窄缝 0。1~0。5mm)、灌浆嘴(带底座,适用于宽缝或深部裂缝)、压力灌浆机(低压,0。2~0。5MPa,用于大体积空洞或深裂缝);
辅助工具:刮刀、毛刷、吸尘器、模板(用于限制灌浆范围,如设备基础灌浆时防止溢出)。
二、材料拌和:严格配合比与匀称搅拌
1。 双组分灌浆料(A:B)
配合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比例拌和(常见比例为 A:B=2:1~4:1 重量比,如 100kg A 组分 + 50kg B 组分),误差≤±2%(过量凝固剂导致脆化,不足则凝固不完全)。
搅拌方法:将 A 组分与 B 组分倒入洁净容器(避免混入水分或杂质),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 3~5 分钟至颜色匀称(无色差、无沉淀),拌和后需在 30~60 分钟内用完(避免凝固浪费)。
2。 单组分灌浆料
开桶即用(无需拌和),但需在保质期内用完(通常 3~6 个月),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树脂性能下降。
三、灌浆施工:根据场景选择工艺
1。 裂缝灌注(窄缝 0。1~0。5mm)
注射法:
① 将拌和好的灌浆料吸入手动注射器(或电动注射器),将注射头插入裂缝底部(尽可能深);
② 缓慢推动活塞,使灌浆料从底部向上填充(观察注射器内压力,若阻力过大则后退 1~2cm 再推,避免气团滞留);
③ 从裂缝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注射,相邻注射点间距 5~10cm,确保灌浆料连续充满整个裂缝(可通过透明胶带观察出浆情况)。
封闭辅助法(可选):若裂缝较宽(0。3~0。5mm)或需防止浆料流失,用环氧封缝胶沿裂缝两侧涂刷 1~2mm 厚(宽度覆盖裂缝 5~10mm),留出注射孔后进行注射。
2。 宽缝/深部裂缝(0。5~1。5mm 或深度>20mm)
低压灌浆法:
① 沿裂缝走向钻孔(深度至裂缝底部,角度 45°~60°),孔径 8~10mm,插入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固定(确保密封);
② 用封缝胶沿裂缝两侧涂刷 2~3mm 厚(宽度≥裂缝两侧各 10mm),封闭裂缝表面(留出灌浆嘴位置);
③ 通过压力灌浆机(0。2~0。5MPa)向灌浆嘴内注入灌浆料,观察相邻灌浆嘴溢浆后停止当前孔灌浆,依次推进至所有裂缝充满;
④ 灌浆完成后,保持压力 2~3 分钟,确保灌浆料渗透至最深处,然后拆除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封闭钻孔。
3。 设备基础/混凝土空洞灌浆(大体积填充)
分层灌注法(适用于深度>100mm 或单次灌注量大的区域):
① 先用环氧砂浆或快硬水泥填充底部(厚度 20~30mm),作为找平层并封闭空洞底部;
② 分层灌注改性环氧灌浆料(每层厚度≤100mm),每层间隔 2~4 小时(待下层初凝后再灌上层),确保每层密实无空隙;
③ 若空洞尺寸较小(<50mm),可直接一次性灌注(但需控制灌浆速度,避免内部气团无法排出)。
模板限制法:用木板或钢板围挡灌浆区域(高出基础表面 50~100mm),防止灌浆料溢出,灌注后刮平表面(多余部分 24 小时后铲除)。
四、凝固与养护:确保性能充分发挥
1。 凝固经过
初期(2~6 小时):灌浆料表面开始触干(不粘手),但内部仍在反应(此时强度较低,约 20%~30%最终强度),需避免触碰、踩踏或外力冲击。
中期(6~24 小时):表面硬度提升(可用指甲轻划无痕),强度达到 50%~70%最终值,可承受轻微振动(如小型设备调试)。
完全凝固(24~72 小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80%~90%(耐压强度≥60MPa,粘结强度≥5MPa),可进行正常使用(如设备满载运行);
最终强度(7 天):耐压强度≥100MPa(完全凝固),耐化学腐蚀、抗疲劳性能稳定,适用于长期承载场景。
2。 养护要求
环境控制:
常温(20~25℃)下自然养护即可;低温(<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电热毯维持 10~15℃,或选用低温凝固型灌浆料);高温(>35℃)时避免阳光直射,覆盖湿布保湿(防止表面过快失水导致开裂)。
湿度管理:相对湿度建议 50%~70%(过于干爽时定期洒水保湿,但避免积水);湿润环境(如地下工程)需确保通风优异,防止冷凝水影响凝固。
禁忌操作:凝固期间严禁淋雨、冲洗或施加机械载荷(如灌浆层用于设备基础,24 小时内禁止开机运行)。
五、施工注意事项
1。 配合比严格:双组分灌浆料的 A/B 组分比例必须精准(误差≤±2%),否则会导致强度不足、脆性大或凝固不完全。
2。 低粘度利用:灌浆料需在拌和后 30 分钟内用完(尤其是低粘度型),避免因凝固反应导致流动性下降,影响渗入效果。
3。 气团控制:灌注时避免剧烈搅拌或高速注入(防止引入气团),窄缝施工可采用“慢速注射+间歇回抽”方式排出空气。
4。 防护:施工时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环氧树脂可能刺激皮肤与呼吸道,若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5。 质量验证:施工后可通过敲击听音(密实区域声音沉闷,空鼓区域声音清脆)、拉拔试验(检测粘结强度)或耐压强度测试(28 天后取样)验证效果。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