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封缝胶修补裂缝方法
- 发布时间:2025-10-31
封缝胶修补混凝土裂缝标准做法
一 适用范围与工艺选择
适用对象:混凝土构件(梁、板、柱、墙)的非活动或已止水裂缝修补与补强注胶前的密封。
工艺选择:
裂缝宽度< 0.15 mm:优先采用表面封闭法(涂膜封闭)。
裂缝宽度≥ 0.15 mm或有渗水路径:采用压力注胶法(埋嘴+封缝+低压低速灌注)。
施工条件:环境温度≥ 5℃、通风优异,底材温度高于露点≥ 3℃;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二 施工流程与关键参数
1) 裂缝检查与标注
查明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通与渗漏;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深度与走向可用超声/压水/钻孔取样辅助判定。
2) 基层处理
钢丝刷、角磨清除尘埃、浮渣、松散层;沿缝两侧2–3 cm范围用酒精或丙酮擦洗干爽;较深/较大构件可凿V槽以利封缝与灌胶。
3) 设置灌浆嘴
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必须设置灌浆嘴;一般缝宽0.3–0.5 mm时嘴间距30–50 cm;必须在一条裂缝上设置进胶、排气/出胶口。
4) 封缝(核心工序)
按供方说明配胶,用刮刀沿裂缝往复涂刮成连续胶泥带;常规做法为厚约1–2 mm、宽约20–30 mm的封缝带;转角、端部适当加厚,确保无气团、无缝隙。
5) 封缝检验
常温封缝后1–2天进行试漏;沿缝刷肥皂水,从灌胶嘴通入压缩空气(压力与灌浆压力相同)检漏;漏气处补封;重要构件或走向复杂裂缝必须试漏。
6) 配制灌缝胶与灌注
严格按A:B重量比称重,充分搅拌至色泽匀称;从拌和开始应在适用期内完成(常见25℃约60–90 min);
灌注前用压缩空气吹净孔缝至无水干爽;采用低压低速,“自下而上、由浅到深、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约10 min再转相邻孔;常用压力0.2 MPa,在确保顺畅前提下宜低压长时。
7) 拆嘴与凝固
缝内浆液初凝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封嘴口抹平;常温≥5℃环境凝固,25℃约2–3天或3–5天可达设计强度,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
8) 效果检验与修补
可进行压水/复灌检查,基本不吸水、不渗漏为合格;必要时做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发现不密实部位及时补注。
三 关键控制与常见缺陷
封缝质量:封缝必须连续、密实、无气团,否则易漏胶/假满;必要时V槽加深+加厚封缝层。
配合比与适用期:双组分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与熟化;一次配胶量与进胶速度匹配,避免久置失效。
工艺参数:坚持低压低速、连续灌注;压力常见0.2 MPa,不宜盲目加压;由下而上/由浅入深的灌注顺序。
环境与养护:低于5℃或高湿会显著延缓凝固;凝固期内避免扰动与提前加载;必要时覆盖保湿/保温。
四 快速选用参数表
裂缝宽度 推荐工艺 嘴间距 封缝厚度/宽度 常用压力 凝固参考
< 0.15 mm 表面封闭法(涂膜封闭) — 按产品说明(匀称致密成膜) — ≥5℃凝固,常见2–3天可达使用要求
≥ 0.15 mm 压力注胶法(埋嘴+封缝) 30–50 cm(0.3–0.5 mm) 1–2 mm 厚,20–30 mm 宽 0.2 MPa(必要时更低) 25℃约2–3天或3–5天
注:嘴间距亦可按产品说明与裂缝形态调整;例如部分工程做法在0.3–0.5 mm时取20–30 cm;以供方TDS与现场试注效果为准。
五 与储存
施工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面罩,保持优异通风;远离火源与热源。
材料:环氧类多为双组分,按MSDS操作;部分产品遇明火会剧烈反应,处置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
储存:密封存放于干爽、阴凉处,A/B分开,避免日晒雨淋;常见保质期约12个月(以包装与TDS为准)。
一 适用范围与工艺选择
适用对象:混凝土构件(梁、板、柱、墙)的非活动或已止水裂缝修补与补强注胶前的密封。
工艺选择:
裂缝宽度< 0.15 mm:优先采用表面封闭法(涂膜封闭)。
裂缝宽度≥ 0.15 mm或有渗水路径:采用压力注胶法(埋嘴+封缝+低压低速灌注)。
施工条件:环境温度≥ 5℃、通风优异,底材温度高于露点≥ 3℃;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二 施工流程与关键参数
1) 裂缝检查与标注
查明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通与渗漏;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深度与走向可用超声/压水/钻孔取样辅助判定。
2) 基层处理
钢丝刷、角磨清除尘埃、浮渣、松散层;沿缝两侧2–3 cm范围用酒精或丙酮擦洗干爽;较深/较大构件可凿V槽以利封缝与灌胶。
3) 设置灌浆嘴
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必须设置灌浆嘴;一般缝宽0.3–0.5 mm时嘴间距30–50 cm;必须在一条裂缝上设置进胶、排气/出胶口。
4) 封缝(核心工序)
按供方说明配胶,用刮刀沿裂缝往复涂刮成连续胶泥带;常规做法为厚约1–2 mm、宽约20–30 mm的封缝带;转角、端部适当加厚,确保无气团、无缝隙。
5) 封缝检验
常温封缝后1–2天进行试漏;沿缝刷肥皂水,从灌胶嘴通入压缩空气(压力与灌浆压力相同)检漏;漏气处补封;重要构件或走向复杂裂缝必须试漏。
6) 配制灌缝胶与灌注
严格按A:B重量比称重,充分搅拌至色泽匀称;从拌和开始应在适用期内完成(常见25℃约60–90 min);
灌注前用压缩空气吹净孔缝至无水干爽;采用低压低速,“自下而上、由浅到深、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约10 min再转相邻孔;常用压力0.2 MPa,在确保顺畅前提下宜低压长时。
7) 拆嘴与凝固
缝内浆液初凝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封嘴口抹平;常温≥5℃环境凝固,25℃约2–3天或3–5天可达设计强度,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
8) 效果检验与修补
可进行压水/复灌检查,基本不吸水、不渗漏为合格;必要时做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发现不密实部位及时补注。
三 关键控制与常见缺陷
封缝质量:封缝必须连续、密实、无气团,否则易漏胶/假满;必要时V槽加深+加厚封缝层。
配合比与适用期:双组分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与熟化;一次配胶量与进胶速度匹配,避免久置失效。
工艺参数:坚持低压低速、连续灌注;压力常见0.2 MPa,不宜盲目加压;由下而上/由浅入深的灌注顺序。
环境与养护:低于5℃或高湿会显著延缓凝固;凝固期内避免扰动与提前加载;必要时覆盖保湿/保温。
四 快速选用参数表
裂缝宽度 推荐工艺 嘴间距 封缝厚度/宽度 常用压力 凝固参考
< 0.15 mm 表面封闭法(涂膜封闭) — 按产品说明(匀称致密成膜) — ≥5℃凝固,常见2–3天可达使用要求
≥ 0.15 mm 压力注胶法(埋嘴+封缝) 30–50 cm(0.3–0.5 mm) 1–2 mm 厚,20–30 mm 宽 0.2 MPa(必要时更低) 25℃约2–3天或3–5天
注:嘴间距亦可按产品说明与裂缝形态调整;例如部分工程做法在0.3–0.5 mm时取20–30 cm;以供方TDS与现场试注效果为准。
五 与储存
施工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面罩,保持优异通风;远离火源与热源。
材料:环氧类多为双组分,按MSDS操作;部分产品遇明火会剧烈反应,处置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
储存:密封存放于干爽、阴凉处,A/B分开,避免日晒雨淋;常见保质期约12个月(以包装与TDS为准)。
- 上一篇:风电基座灌缝胶怎么用的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