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防静电金属骨料
- 发布时间:2025-10-19
防静电金属骨料概念与机理
以铁基或合金金属为骨料的复合地坪材料,通过颗粒级配与表面改性(如发泡、钝化、稀土处理),使面层具备导(防)静电与“摩擦不发火”双功能。其导电机理为金属骨料彼此搭接并在面层内形成连通导电网络,配合外加剂与水泥石相变,实现电荷快速泄放;同时通过工艺改性降低撞击火花风险,满足易燃易爆与洁净生产环境的综合需求。
关键技术指标与检测依据
导(防)静电性能:点对点电阻与体积电阻通常要求在1×10^5–1×10^9 Ω区间;摩擦电压常控制在≤100 V。
不发火性:在暗室条件下,按20 N压力、与1000 r/min砂轮摩擦,应无瞬时火花。
耐火与燃烧性能:燃烧等级可达A1级;部分检测报告给出总热值≤2.0 MJ/kg,实测可至≤1.1 MJ/kg。
力学与耐磨:抗压强度工程应用常见≥90 MPa(28 d),耐磨性(钢球法)重量磨耗率≤0.1%。
耐久与环境适应:耐油渗、抗渗、防锈蚀、耐盐碱与耐弱酸;常见指标给出抗冻−80℃、耐热+200℃的耐候范围。
包装贮存:常见规格25 kg/袋,密封保存期多为6–8个月。
指标为行业常见达标值或企业检测实测值,项目应以设计文件与合同技术条款为准,并按相应规范复验。
适用场景与合规标准
典型场景:对静电与火花双控有严格要求的场所,如电子制造、微电子/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石油、纺织、生物医药、军工等;亦适用于仓储物流、车库/停车场等重载与耐油渗需求场景。
相关规范与图集:工程做法常参照GB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A、SJ/T 10694-2006(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 10649-2006,并在项目技术文件中明确性能指标与验收方法。
施工工艺与构造要点
基本做法:与新浇混凝土同步施工,基层清理找平后按工艺窗口进行金属骨料撒布、提浆、抹平与抛光;亦可采用湿法拌合工艺。关键在于撒布时机、遍数与收光质量,确保金属骨料均匀出露与导电网络连续。
构造建议:面层宜与混凝土形成整体,避免分层空鼓;按使用荷载与耐磨等级确定分仓缝/切缝与边角加强;对油污、化学介质与冲击区域,宜优化配合比与厚度并加强养护。
养护与成品保护:早期保湿养护到位,避免早期收缩与污染;严禁在面层上随意加水或使用含氯离子较高的拌合用水与外加剂,防止后期耐久性与电性能劣化。
选型与验收建议
明确目标参数:在招标/合同技术条款中写清关键指标(如1×10^5–1×10^9 Ω、摩擦电压≤100 V、不发火、A1级、耐磨与强度等级),并约定检测频次与方法。
资料与复验:核查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与包装贮存要求;进场按批次抽检,必要时做型式复验。
施工与运维:选择具备同类项目经验的施工队伍并编制专项方案;交付后建立巡检与维护制度,对划伤、露骨、污染等及时修复,保持导电网络的连续性与表面抗滑与耐油性能。
以铁基或合金金属为骨料的复合地坪材料,通过颗粒级配与表面改性(如发泡、钝化、稀土处理),使面层具备导(防)静电与“摩擦不发火”双功能。其导电机理为金属骨料彼此搭接并在面层内形成连通导电网络,配合外加剂与水泥石相变,实现电荷快速泄放;同时通过工艺改性降低撞击火花风险,满足易燃易爆与洁净生产环境的综合需求。
关键技术指标与检测依据
导(防)静电性能:点对点电阻与体积电阻通常要求在1×10^5–1×10^9 Ω区间;摩擦电压常控制在≤100 V。
不发火性:在暗室条件下,按20 N压力、与1000 r/min砂轮摩擦,应无瞬时火花。
耐火与燃烧性能:燃烧等级可达A1级;部分检测报告给出总热值≤2.0 MJ/kg,实测可至≤1.1 MJ/kg。
力学与耐磨:抗压强度工程应用常见≥90 MPa(28 d),耐磨性(钢球法)重量磨耗率≤0.1%。
耐久与环境适应:耐油渗、抗渗、防锈蚀、耐盐碱与耐弱酸;常见指标给出抗冻−80℃、耐热+200℃的耐候范围。
包装贮存:常见规格25 kg/袋,密封保存期多为6–8个月。
指标为行业常见达标值或企业检测实测值,项目应以设计文件与合同技术条款为准,并按相应规范复验。
适用场景与合规标准
典型场景:对静电与火花双控有严格要求的场所,如电子制造、微电子/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石油、纺织、生物医药、军工等;亦适用于仓储物流、车库/停车场等重载与耐油渗需求场景。
相关规范与图集:工程做法常参照GB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A、SJ/T 10694-2006(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 10649-2006,并在项目技术文件中明确性能指标与验收方法。
施工工艺与构造要点
基本做法:与新浇混凝土同步施工,基层清理找平后按工艺窗口进行金属骨料撒布、提浆、抹平与抛光;亦可采用湿法拌合工艺。关键在于撒布时机、遍数与收光质量,确保金属骨料均匀出露与导电网络连续。
构造建议:面层宜与混凝土形成整体,避免分层空鼓;按使用荷载与耐磨等级确定分仓缝/切缝与边角加强;对油污、化学介质与冲击区域,宜优化配合比与厚度并加强养护。
养护与成品保护:早期保湿养护到位,避免早期收缩与污染;严禁在面层上随意加水或使用含氯离子较高的拌合用水与外加剂,防止后期耐久性与电性能劣化。
选型与验收建议
明确目标参数:在招标/合同技术条款中写清关键指标(如1×10^5–1×10^9 Ω、摩擦电压≤100 V、不发火、A1级、耐磨与强度等级),并约定检测频次与方法。
资料与复验:核查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与包装贮存要求;进场按批次抽检,必要时做型式复验。
施工与运维:选择具备同类项目经验的施工队伍并编制专项方案;交付后建立巡检与维护制度,对划伤、露骨、污染等及时修复,保持导电网络的连续性与表面抗滑与耐油性能。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