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防渗混凝土配合比
- 发布时间:2025-10-11
防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防渗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通过调整配合比、添加添加剂或矿物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疏水性和抗渗性。其核心目标是防止水分、湿气和有害气体的渗透,广泛应用于地下室、水池、地下隧道等防水工程。配合比设计应围绕“低水胶比、高密度、抗裂性”原则,重点控制以下参数和材料选择:
diyi,原材料选择要求
1. 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如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为了降低泌水率,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必须加入减水剂。
2. 骨料:
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如5~31.5mm或5~40mm),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泵送时)≤输送管径1/4);含泥量≤1.0%、泥块含量≤避免使用碱活性骨料0.5%。
细骨料:选用中砂(细模2.3~3.0),含泥量≤3.0%、泥块含量≤保证砂浆包裹粗骨料形成有效屏障,1.0%。
3. 添加剂:可以掺入防水剂(例如氯化铁,掺量3%)、膨胀剂(例如U型膨胀剂,掺量10%~12%)、减水剂(如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20%)或引气剂(含气量3%~5%)。
4. 矿物掺合料:宜掺粉煤灰(Ⅰ级或Ⅱ级)、硅粉等。,取代部分水泥(粉煤灰掺量≤20%、硅粉≤3%),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耐久性。
关键配合比参数控制
1. 胶水比例:最大胶水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例如P6级)≤P8~P12级0.60≤P12以上级别0.55≤0.50)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密实度越好,抗渗性能越强。
2. 凝胶材料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得小于320kg(如掺粉煤灰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280kg);缺乏凝胶材料会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抗渗性能。
3. 砂率:35%~45%(泵送时可增加到45%);过高的砂率会增加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过低的砂率不能形成有效的砂浆包裹层,降低抗渗性能。
4. 灰砂比例:宜为1:1.5~1:2.5(如水泥:砂=1:2.0)灰砂过大会导致水泥砂浆不足,无法填充粗骨料间隙;灰砂过小会增加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收缩。
5. 坍落度:普通防渗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50毫米;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40mm(入泵前坍落度损失)≤30mm/小时),保证施工流动性。
配合比设计步骤三
1.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例如C25)计算、C30)、P6等抗渗性能、P8)和施工要求,计算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等参数(例如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设容重法)。
2. 试验与调整:根据理论参数制作试件(每组3个),进行抗渗试验(6个试件中4个未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设计值+0.2MPa)在满足要求之前,调整水胶比、砂率等参数。
3. 确定施工合作比例:根据试配结果,调整原材料用量(如砂、石含水率变化),确定最终施工合作比例,并报监理审批。
第四,注意事项
1. 抗裂性保证:大体积防渗混凝土应与缓凝剂、膨胀剂(如U型膨胀剂)混合,以降低水化热;控制模具温度≤避免温度裂缝,28℃。
2.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测量原材料(水泥、水、外加剂偏差≤砂石偏差1%≤2%);振捣密实(时间为10~30s,以表面泛浆、无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或过振。
3. 保养要求:浇筑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持湿润;保养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干缩裂缝。
防渗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通过调整配合比、添加添加剂或矿物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疏水性和抗渗性。其核心目标是防止水分、湿气和有害气体的渗透,广泛应用于地下室、水池、地下隧道等防水工程。配合比设计应围绕“低水胶比、高密度、抗裂性”原则,重点控制以下参数和材料选择:
diyi,原材料选择要求
1. 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如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为了降低泌水率,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必须加入减水剂。
2. 骨料:
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如5~31.5mm或5~40mm),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泵送时)≤输送管径1/4);含泥量≤1.0%、泥块含量≤避免使用碱活性骨料0.5%。
细骨料:选用中砂(细模2.3~3.0),含泥量≤3.0%、泥块含量≤保证砂浆包裹粗骨料形成有效屏障,1.0%。
3. 添加剂:可以掺入防水剂(例如氯化铁,掺量3%)、膨胀剂(例如U型膨胀剂,掺量10%~12%)、减水剂(如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20%)或引气剂(含气量3%~5%)。
4. 矿物掺合料:宜掺粉煤灰(Ⅰ级或Ⅱ级)、硅粉等。,取代部分水泥(粉煤灰掺量≤20%、硅粉≤3%),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耐久性。
关键配合比参数控制
1. 胶水比例:最大胶水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例如P6级)≤P8~P12级0.60≤P12以上级别0.55≤0.50)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密实度越好,抗渗性能越强。
2. 凝胶材料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得小于320kg(如掺粉煤灰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280kg);缺乏凝胶材料会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抗渗性能。
3. 砂率:35%~45%(泵送时可增加到45%);过高的砂率会增加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过低的砂率不能形成有效的砂浆包裹层,降低抗渗性能。
4. 灰砂比例:宜为1:1.5~1:2.5(如水泥:砂=1:2.0)灰砂过大会导致水泥砂浆不足,无法填充粗骨料间隙;灰砂过小会增加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收缩。
5. 坍落度:普通防渗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50毫米;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40mm(入泵前坍落度损失)≤30mm/小时),保证施工流动性。
配合比设计步骤三
1.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例如C25)计算、C30)、P6等抗渗性能、P8)和施工要求,计算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等参数(例如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设容重法)。
2. 试验与调整:根据理论参数制作试件(每组3个),进行抗渗试验(6个试件中4个未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设计值+0.2MPa)在满足要求之前,调整水胶比、砂率等参数。
3. 确定施工合作比例:根据试配结果,调整原材料用量(如砂、石含水率变化),确定最终施工合作比例,并报监理审批。
第四,注意事项
1. 抗裂性保证:大体积防渗混凝土应与缓凝剂、膨胀剂(如U型膨胀剂)混合,以降低水化热;控制模具温度≤避免温度裂缝,28℃。
2.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测量原材料(水泥、水、外加剂偏差≤砂石偏差1%≤2%);振捣密实(时间为10~30s,以表面泛浆、无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或过振。
3. 保养要求:浇筑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持湿润;保养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干缩裂缝。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