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环氧灌浆液怎样施工
- 发布时间:2025-09-28
环氧灌浆液施工全流程指南
环氧灌浆液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设备基础加固、裂缝修补、地脚螺栓锚固等工程场景。其施工需严格材料特性与工艺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以下从施工准备、核心流程、关键参数控制及规范四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需完成基础处理、模板设置及材料准备,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1. 基础处理要求
混凝土基础:强度需达标,凿除表层浮浆并露出50%以上坚实骨料,边缘凿出30-50mm宽斜边以增大接触面积,表面需清洁、干燥、无油脂1。
金属表面处理:设备底座金属表面需去除水、油污、铁锈,打磨至SSPC-SP6光洁度(经济抛砂除锈标准),螺栓预留部分需缠绕胶带或涂蜡保护1。
裂缝处理(修补场景):若用于裂缝修补,需先凿槽(宽度20-30mm)、预埋灌浆管,采用0.2-0.3MPa气压通风洗缝,严禁通水3。
2. 模板与伸缩缝设置
模板安装:模板需搭接牢固,内侧涂脱模蜡或贴塑料薄膜,缝隙用PVC胶带密封防漏浆;模板与设备基座净间距100-150mm,上沿需高出设备底面100mm以上1。
伸缩缝分隔:灌浆区域超过2m×2m时,需用木条或硬质海绵条设置20-30mm宽伸缩缝,避免温度应力裂缝1。
二、核心施工流程
环氧灌浆液施工分为材料混合、浇筑、养护三个关键阶段,各环节需严格控制操作参数。
1. 浆料混合工艺
配比与搅拌:
按材料要求混合A、B组分(如环氧树脂6101与聚酰胺树脂重量比100:60),使用20-30rpm手提搅拌器搅拌2分钟,再加入C组分(骨料),以15-20rpm低速搅拌3-5分钟至骨料完全浸润13。
混合时需避免空气混入,建议采用锚式搅拌器消除气泡,确保浆料无离析、无结块1。
2. 浇筑施工要点
浇筑方式:
采用“即拌即浇”原则,浆料需在30分钟内完成浇筑,单机基础需一次性连续作业1。
浇筑时从设备一端开始,利用高位漏斗法辅助流动(流动距离超过1.5m时),必要时用棍棒插捣确保填充密实1。
裂缝修补场景采用单液法注浆,从低高程灌浆嘴开始灌注,上部嘴作为排气孔,出浆后封闭下部嘴并切换至上部继续灌注,压力控制在0.2-0.5MPa,停止吸浆后延续灌注5分钟3。
3. 养护与拆模
表面收光:浇筑后立即用铁质抹刀修饰表面,消除气泡并确保边角充盈1。
拆模时间:浇筑后1-2天,手指按压表面无明显印迹即可拆模,严禁硬拆以免损伤结构1。
冬季养护: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搭建暖棚升温,A组分可预热至60℃以下(非明火加热)以改善流动性15。
三、关键参数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环境温度、灌浆压力及材料特性,确保工程质量。
1. 环境温度要求
适宜温度:施工环境温度15-35℃,20℃为最佳;夏季需遮阳避免暴晒,冬季需保证环境温度≥5℃15。
材料预热:冬季施工时,A组分可预热至40-60℃,但需避免局部过热1。
2. 压力与粘度控制
灌浆压力:设备基础灌浆压力通常为0.2-0.5MPa,裂缝修补时若吸浆量小,可逐步升压至0.5MPa(最高不超过此值)3。
粘度调整:若出现不吸浆情况,可添加丙酮(重量比30%)降低粘度,或适当增大压力3。
四、与规范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材料毒性防护与设备维护,避免事故。
1. 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浆料或吸入挥发气体;施工场所需通风良好1。
应急处理:若浆料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1。
2. 设备与场地管理
工具清洗:施工后机具需用丙酮或专用溶剂清洗,避免浆料固化堵塞13。
材料储存:未使用的A、B组分需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储存温度5-32℃5。
五、常见问题处理
施工中可能出现漏浆、不吸浆等问题,需针对性采取措施:
表面漏浆:凿槽后用掺5-10%水玻璃的快速砂浆封堵3。
缝内不吸浆:降低浆料粘度(添加丙酮)或增大灌浆压力(不超过0.5MPa)3。
气泡过多:优化搅拌方式,采用低速搅拌并延长搅拌时间,确保骨料与胶液充分浸润1。
通过严格执行流程与规范,可充分发挥环氧灌浆液的高强度、无收缩特性,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施工前需根据具体场景(如设备基础或裂缝修补)调整工艺细节,并参考材料厂商的技术参数进行操作。
环氧灌浆液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设备基础加固、裂缝修补、地脚螺栓锚固等工程场景。其施工需严格材料特性与工艺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以下从施工准备、核心流程、关键参数控制及规范四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需完成基础处理、模板设置及材料准备,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1. 基础处理要求
混凝土基础:强度需达标,凿除表层浮浆并露出50%以上坚实骨料,边缘凿出30-50mm宽斜边以增大接触面积,表面需清洁、干燥、无油脂1。
金属表面处理:设备底座金属表面需去除水、油污、铁锈,打磨至SSPC-SP6光洁度(经济抛砂除锈标准),螺栓预留部分需缠绕胶带或涂蜡保护1。
裂缝处理(修补场景):若用于裂缝修补,需先凿槽(宽度20-30mm)、预埋灌浆管,采用0.2-0.3MPa气压通风洗缝,严禁通水3。
2. 模板与伸缩缝设置
模板安装:模板需搭接牢固,内侧涂脱模蜡或贴塑料薄膜,缝隙用PVC胶带密封防漏浆;模板与设备基座净间距100-150mm,上沿需高出设备底面100mm以上1。
伸缩缝分隔:灌浆区域超过2m×2m时,需用木条或硬质海绵条设置20-30mm宽伸缩缝,避免温度应力裂缝1。
二、核心施工流程
环氧灌浆液施工分为材料混合、浇筑、养护三个关键阶段,各环节需严格控制操作参数。
1. 浆料混合工艺
配比与搅拌:
按材料要求混合A、B组分(如环氧树脂6101与聚酰胺树脂重量比100:60),使用20-30rpm手提搅拌器搅拌2分钟,再加入C组分(骨料),以15-20rpm低速搅拌3-5分钟至骨料完全浸润13。
混合时需避免空气混入,建议采用锚式搅拌器消除气泡,确保浆料无离析、无结块1。
2. 浇筑施工要点
浇筑方式:
采用“即拌即浇”原则,浆料需在30分钟内完成浇筑,单机基础需一次性连续作业1。
浇筑时从设备一端开始,利用高位漏斗法辅助流动(流动距离超过1.5m时),必要时用棍棒插捣确保填充密实1。
裂缝修补场景采用单液法注浆,从低高程灌浆嘴开始灌注,上部嘴作为排气孔,出浆后封闭下部嘴并切换至上部继续灌注,压力控制在0.2-0.5MPa,停止吸浆后延续灌注5分钟3。
3. 养护与拆模
表面收光:浇筑后立即用铁质抹刀修饰表面,消除气泡并确保边角充盈1。
拆模时间:浇筑后1-2天,手指按压表面无明显印迹即可拆模,严禁硬拆以免损伤结构1。
冬季养护: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搭建暖棚升温,A组分可预热至60℃以下(非明火加热)以改善流动性15。
三、关键参数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环境温度、灌浆压力及材料特性,确保工程质量。
1. 环境温度要求
适宜温度:施工环境温度15-35℃,20℃为最佳;夏季需遮阳避免暴晒,冬季需保证环境温度≥5℃15。
材料预热:冬季施工时,A组分可预热至40-60℃,但需避免局部过热1。
2. 压力与粘度控制
灌浆压力:设备基础灌浆压力通常为0.2-0.5MPa,裂缝修补时若吸浆量小,可逐步升压至0.5MPa(最高不超过此值)3。
粘度调整:若出现不吸浆情况,可添加丙酮(重量比30%)降低粘度,或适当增大压力3。
四、与规范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材料毒性防护与设备维护,避免事故。
1. 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浆料或吸入挥发气体;施工场所需通风良好1。
应急处理:若浆料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1。
2. 设备与场地管理
工具清洗:施工后机具需用丙酮或专用溶剂清洗,避免浆料固化堵塞13。
材料储存:未使用的A、B组分需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储存温度5-32℃5。
五、常见问题处理
施工中可能出现漏浆、不吸浆等问题,需针对性采取措施:
表面漏浆:凿槽后用掺5-10%水玻璃的快速砂浆封堵3。
缝内不吸浆:降低浆料粘度(添加丙酮)或增大灌浆压力(不超过0.5MPa)3。
气泡过多:优化搅拌方式,采用低速搅拌并延长搅拌时间,确保骨料与胶液充分浸润1。
通过严格执行流程与规范,可充分发挥环氧灌浆液的高强度、无收缩特性,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施工前需根据具体场景(如设备基础或裂缝修补)调整工艺细节,并参考材料厂商的技术参数进行操作。
- 上一篇:环氧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