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高延性混凝土抹面操作工艺
- 发布时间:2025-09-22
高延性混凝土收面实际操作加工工艺
高延性混凝土表面是通过层压纤维增强混凝土,使其与底层(如填充墙、钢筋混凝土)粘结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其高延展性、高抗裂性来提高结构抗震等级和抗变形特性的关键技术。其操作需要严格“砖面处理”→前期准备→混合→铺筑→抹压→维修思路,关键是保证化学纤维分散均匀性与固层融合质量。
1. 施工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根据设计砂浆的配合比(混凝土、引气剂、砂、化纤、减水剂、水),检查材料的保质期(颗粒材料的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化纤需要无结块)和外观(减水剂没有沉淀)。;化纤需要独立包装,防止漏加。
提前准备专用工具:搅拌机(优先选用便携式强制搅拌机,转速比≥1000r/min)、刮尺(木抹、铁抹、角刮尺)、水平尺、米尺、塑料桶、扫帚、喷雾器(维修)、塑胶薄膜/湿麻袋(保养覆盖)。
砖面处理:消除工程施工面(墙面、路面)的灰层、油渍、松动层(如原涂层需要去除原结构面),保证基本整齐、不光滑、无杂物;干燥的底层(含水量≤10%)应提前1-2小时洒水潮湿,表面无积水(防止底层侵泡危害粘接)。
2. 原材料拌和
测量检定调料:严格按照设计砂浆配合比例称重各种成分(主要操纵需水量,偏差≤±1%);化学纤维需要独立测量和检定(例如,每25公斤颗粒料组合一小包化学纤维,以防止过多的化学纤维导致结块或不足,危及延展性)。
拌和步骤:
①冷拌:将混凝土、砂、引气剂倒入搅拌器中,冷拌1-2分钟至匀称(无结团);
②湿拌剂:加入约80%的水和减水剂(如外加剂、引气剂),湿拌2min(使料浆基本分散);
③加入化纤:慢慢地将化纤加入湿灌服中,再搅拌2-3min(确保化纤均匀分散,无结块);
④保湿:加入剩余20%的水,搅拌成混凝土,呈“粘稠但流动”的状态(用刮刀挑动时,原料可以缓慢着陆,无需假凝和泌水)。
常见问题:混合后静置1-2分钟(使化学纤维充分分散),观察混凝土状况;如果太多,可以加入少量的水(需要记录,防止下一次调整),如果太薄就废除(禁止加入颗粒调整)。
3. 施工压擦工程
冲筋打点(可选):如果工程施工面平面度要求严格(如饰面层、保护层),根据设计厚度弹出控线,用相同的配制混凝土作为充筋条(总宽度5-10cm,间隔1.5-2m);等待充筋条终凝(手指轻触不留痕迹)后,为此操纵收面厚度。
铺装:用铲子或灰勺将混合较好的混凝土铺在工作面上,厚度略高于允许值(预埋抹压容量约10-15mm);大型工程施工时块铺筑(每块)≤3㎡),避免因混凝土初凝而导致接头不良。
基本地面找平:用灰刀或水平尺将混凝土放平,挤压使其迎合底层;关键是夯实边缘、管道附近、阳角线等易于墙体的空鼓位置(用刮刀尖刺破表面气泡,交仓夯实)。
二次抹压(关键因素):待混凝土表面消水(手指轻触无明显凹痕,凝结前1-2小时左右),用铁抹子进行二次抹压:
①水平、垂直交叉抹压,去除表面气泡、抹痕,使表面光滑、密实;
②阳角线处要角刮尺捋清,确保线框夹直;
③如果有纹路规定(例如粗糙的表面,提高后面饰面层的粘结性),可以用木擦擦开粗糙的表面(不要过度揉捏造成化学纤维移动)。
常见问题:分层收面时,每层厚度≤15mm(如设计方案厚厚)>15mm,需要分2-3层施工);前一种混凝土初凝(用手按压不留痕迹)后再进行后一种压制;在后一种压制之前,需要将前一种表面的浆(或涂防水腻子),以保证固体层的粘接;禁止半途而废(防止水泥浆比重扩大,降低强度和延展性)。
4. 保养
前期覆盖: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靠近混凝土表面,无间隙)或湿麻布袋(防止表面缺水过快);持续高温(>30℃)、大风天应提前遮盖(避免表面层快速干燥干燥)。
保湿补水保养:在覆盖期内保持表面湿润(塑料薄膜中含有凝结水,或每天拆卸1-2次湿麻布袋);每天撒2-3次水(高温时增加4-5次),避免直接用自来水冲洗表面(避免冲洗表面的浆料)。
保养时间:湿保养时间长≥7天(建议将化学纤维混合到14天);冬季施工(温度)<5℃)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被子、加热保养),保养时间延长至14天(避免冷害)。
5. 常见问题
原料及时性:混凝土应在40分钟内混合使用(环境温度)>30℃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混凝土不能超过凝固时间(防止功能失效)。
化纤分散:混合时要保证化纤分散均匀(无结块),以免影响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
固层融合:分层收面时,固层需要坐浆或粉刷防水腻子(如水泥砂浆),以保证粘结强度(防止固层脱落)。
文明施工:维修期间禁止踩踏和撞击工程施工面;如果要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混凝土强度需要满足设计要求(一般)≥20MPa)。
高延性混凝土表面是通过层压纤维增强混凝土,使其与底层(如填充墙、钢筋混凝土)粘结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其高延展性、高抗裂性来提高结构抗震等级和抗变形特性的关键技术。其操作需要严格“砖面处理”→前期准备→混合→铺筑→抹压→维修思路,关键是保证化学纤维分散均匀性与固层融合质量。
1. 施工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根据设计砂浆的配合比(混凝土、引气剂、砂、化纤、减水剂、水),检查材料的保质期(颗粒材料的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化纤需要无结块)和外观(减水剂没有沉淀)。;化纤需要独立包装,防止漏加。
提前准备专用工具:搅拌机(优先选用便携式强制搅拌机,转速比≥1000r/min)、刮尺(木抹、铁抹、角刮尺)、水平尺、米尺、塑料桶、扫帚、喷雾器(维修)、塑胶薄膜/湿麻袋(保养覆盖)。
砖面处理:消除工程施工面(墙面、路面)的灰层、油渍、松动层(如原涂层需要去除原结构面),保证基本整齐、不光滑、无杂物;干燥的底层(含水量≤10%)应提前1-2小时洒水潮湿,表面无积水(防止底层侵泡危害粘接)。
2. 原材料拌和
测量检定调料:严格按照设计砂浆配合比例称重各种成分(主要操纵需水量,偏差≤±1%);化学纤维需要独立测量和检定(例如,每25公斤颗粒料组合一小包化学纤维,以防止过多的化学纤维导致结块或不足,危及延展性)。
拌和步骤:
①冷拌:将混凝土、砂、引气剂倒入搅拌器中,冷拌1-2分钟至匀称(无结团);
②湿拌剂:加入约80%的水和减水剂(如外加剂、引气剂),湿拌2min(使料浆基本分散);
③加入化纤:慢慢地将化纤加入湿灌服中,再搅拌2-3min(确保化纤均匀分散,无结块);
④保湿:加入剩余20%的水,搅拌成混凝土,呈“粘稠但流动”的状态(用刮刀挑动时,原料可以缓慢着陆,无需假凝和泌水)。
常见问题:混合后静置1-2分钟(使化学纤维充分分散),观察混凝土状况;如果太多,可以加入少量的水(需要记录,防止下一次调整),如果太薄就废除(禁止加入颗粒调整)。
3. 施工压擦工程
冲筋打点(可选):如果工程施工面平面度要求严格(如饰面层、保护层),根据设计厚度弹出控线,用相同的配制混凝土作为充筋条(总宽度5-10cm,间隔1.5-2m);等待充筋条终凝(手指轻触不留痕迹)后,为此操纵收面厚度。
铺装:用铲子或灰勺将混合较好的混凝土铺在工作面上,厚度略高于允许值(预埋抹压容量约10-15mm);大型工程施工时块铺筑(每块)≤3㎡),避免因混凝土初凝而导致接头不良。
基本地面找平:用灰刀或水平尺将混凝土放平,挤压使其迎合底层;关键是夯实边缘、管道附近、阳角线等易于墙体的空鼓位置(用刮刀尖刺破表面气泡,交仓夯实)。
二次抹压(关键因素):待混凝土表面消水(手指轻触无明显凹痕,凝结前1-2小时左右),用铁抹子进行二次抹压:
①水平、垂直交叉抹压,去除表面气泡、抹痕,使表面光滑、密实;
②阳角线处要角刮尺捋清,确保线框夹直;
③如果有纹路规定(例如粗糙的表面,提高后面饰面层的粘结性),可以用木擦擦开粗糙的表面(不要过度揉捏造成化学纤维移动)。
常见问题:分层收面时,每层厚度≤15mm(如设计方案厚厚)>15mm,需要分2-3层施工);前一种混凝土初凝(用手按压不留痕迹)后再进行后一种压制;在后一种压制之前,需要将前一种表面的浆(或涂防水腻子),以保证固体层的粘接;禁止半途而废(防止水泥浆比重扩大,降低强度和延展性)。
4. 保养
前期覆盖: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靠近混凝土表面,无间隙)或湿麻布袋(防止表面缺水过快);持续高温(>30℃)、大风天应提前遮盖(避免表面层快速干燥干燥)。
保湿补水保养:在覆盖期内保持表面湿润(塑料薄膜中含有凝结水,或每天拆卸1-2次湿麻布袋);每天撒2-3次水(高温时增加4-5次),避免直接用自来水冲洗表面(避免冲洗表面的浆料)。
保养时间:湿保养时间长≥7天(建议将化学纤维混合到14天);冬季施工(温度)<5℃)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被子、加热保养),保养时间延长至14天(避免冷害)。
5. 常见问题
原料及时性:混凝土应在40分钟内混合使用(环境温度)>30℃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混凝土不能超过凝固时间(防止功能失效)。
化纤分散:混合时要保证化纤分散均匀(无结块),以免影响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
固层融合:分层收面时,固层需要坐浆或粉刷防水腻子(如水泥砂浆),以保证粘结强度(防止固层脱落)。
文明施工:维修期间禁止踩踏和撞击工程施工面;如果要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混凝土强度需要满足设计要求(一般)≥20MPa)。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