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高弹性JS防水涂料
- 发布时间:2025-11-13
高弹性 JS 防水涂料(全称"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JS 为"聚合物(Polymer)-水泥(Cement)"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以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无机胶凝材料,以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为有机改性剂,并添加填充料(如石英砂、重钙)、助剂(如分摊剂、消泡剂、增稠剂)复合而成的双组分(或单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其核心特性是"高弹性、强粘结性、及优异的透气性",能够在潮湿基层表面形成一层柔韧、无缝且与基层牢固结合的防水膜,尤其适合对抗基层变形(如混凝土收缩、温度胀缩)和动态荷载(如屋面积水振动)的场景,是绿色建筑与家庭防水的优选材料.以下从产品本质、性能优势、应用场景到施工方法,全面解析这一"柔性防水利器".
一、产品本质:为什么是"JS"?——有机与无机的完美协同
传统防水材料中,刚性材料(如防水砂浆)依靠水泥水化形成的刚性构造防水,但延伸率低(通常<5%),无法适应基层开裂或变形,易产生裂缝导致渗漏;柔性材料(如聚氨酯涂料)虽弹性好(延伸率>300%),但多为溶剂型(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性差且成本较高.
JS 防水涂料通过"有机聚合物乳液+无机水泥"的复合体系,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有机聚合物乳液(如丙烯酸酯乳液、EVA 乳液):高弹性(延伸率 200%~500%)、优异的粘结性(与基层和自身层间结合牢固)及抗渗性(填充毛细孔隙),赋予涂料柔韧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
无机水泥(如 P.O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与水反应后形成坚硬的骨架构造,涂料的耐水性(长期浸泡不溶胀)、耐压强度(抵抗基层压力)及与基层(如混凝土、砖墙)的化学粘结(水泥与基层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确保防水层的耐久性;
协同作用:聚合物乳液包裹水泥颗粒并填充其间隙,形成"柔性连续膜+刚性骨架"的复合构造——既保留了水泥的强度和粘结性,又通过聚合物的弹性适应基层变形,解决了"刚性易裂、柔性难粘结"的矛盾.
二、核心性能优势(对比传统防水材料)
性能维度 高弹性 JS 防水涂料 传统聚氨酯防水涂料(溶剂型) 防水砂浆(刚性)
延伸率 200%~500%(可拉伸至原长的 2~5 倍) 300%~800%(更高但依赖溶剂) <5%(几乎无延伸)
弹性恢复率 ≥80%(拉伸后能恢复大部分形状,保持连续性) ≥90%(但溶剂挥发可能影响长期性能) 无弹性(脆性断裂)
粘结强度 与混凝土≥1.5~2.5MPa(与基层牢固结合) 与基层依赖化学粘结(局部易空鼓) 与基层粘结力中等(易受潮脱落)
抗裂性 可覆盖 0.1~0.3mm 的基层裂缝(动态适应) 可覆盖更宽裂缝(但成本高) 仅适用于无裂缝基层
耐水性 浸水 168 小时后无溶胀、无脱落(动水压耐受性优) 浸水耐久性好但溶剂型可能迁移 长期泡水后强度下降(粉化)
性 水性体系(VOCs 含量≤50g/L,低气味) 溶剂型(含苯系物、VOCs 高) 水泥粉尘污染(但)
施工适应性 可涂刷、滚涂(适应异形节点:如管根、阴阳角) 需通风环境(溶剂挥发) 需多次抹压(厚度难控)
成本 中等(比聚氨酯低 30%~50%,比防水砂浆高 20%) 较高(溶剂与助剂成本) 较低(但维护成本高)
三、常规应用场景
1. 住宅建筑防水:
厨卫间:适应瓷砖粘贴层的热胀冷缩(瓷砖与基层膨胀系数差异),解决传统防水涂料因基层微裂缝导致的渗漏(如马桶周边、地漏接口、淋浴区墙角);
阳台/露台:抵抗雨水冲刷及温度波动(昼夜温差 10~20℃ 导致的基层变形),尤其适合开放式阳台(无遮挡雨水直接浸泡);
屋顶(轻型屋面):用于坡度较小的住宅屋顶(如平改坡屋面),适应混凝土的轻微收缩裂缝(延伸率足以覆盖 0.2~0.3mm 裂缝).
2. 地下室与墙体防水:
地下室侧墙:抵抗地下水的毛细渗透(水压较低但长期作用),与卷材复合使用(涂料覆盖节点,卷材增强整体性),尤其适合湿润环境(涂料透气性优于卷材);
内墙防潮:用于地下室储藏室、一楼地面防潮层(防止地面返潮导致墙面发霉).
3. 非外露屋面与楼地面:
种植屋面(轻型):抗植物根穿刺需复合耐根穿刺卷材(JS 涂料基础防水层),或用于非种植区的屋面找平层防水;
楼地面(如车库、仓库):抵抗车辆振动或货物堆压导致的基层微变形,保持防水层完整性.
4. 特殊构造节点:
管根、落水口、阴阳角:通过附加层(如无纺布增强)或加厚涂刷(2~3 遍),解决复杂节点易渗漏的问题;
旧房改造:无需铲除原有瓷砖(直接在基层涂刷,粘结力强),适合老旧小区防水翻新.
四、使用方法:从基层处理到涂膜成型的全流程
(一)施工前准备:基层处理是关键!
1. 基层要求
清扫度:清除基层表面的尘埃、油垢、松散混凝土、砂浆疙瘩及模板隔离剂(油垢可用溶剂如二甲苯或洗涤剂擦拭,尘埃用扫帚+吸尘器清扫);
干爽度:基层需"潮湿无明水"——含水率≤10%(普通水泥基层养护 3~7 天后自然干爽即可),允许轻微潮湿(如混凝土吸水饱和),但严禁有流动水或积水(否则会导致涂料分层或不凝固);
平整度:基层的凹凸不平处(如蜂窝、麻面)需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平整度偏差≤5mm/2m),阴阳角(墙角、管根)需做成半径 50~100mm 的圆弧角(避免涂料局部堆积或开裂).
2. 材料与工具
涂料类型:根据环境选择单组分(预混型,开桶即用,但储存期短)或双组分(A 组分:聚合物乳液;B 组分:水泥基粉料,现场拌和,性能更稳定);
工具: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橡胶刮板、毛刷、滚筒(涂刷大面积)、无纺布/玻纤网格布(用于节点增强).
(二)材料拌和(双组分为例)
配合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控制 A:B 组分比例(常见 1:1~1.2:1 重量比,如 10kg A 组分 + 10~12kg B 组分),误差≤±1%(水泥比例偏差会导致强度不足或弹性下降);
操作环节:
① 将 B 组分(水泥粉料)倒入洁净容器,再将 A 组分(乳液)缓慢倒入粉料中(避免粉料飞扬);
② 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 3~5 分钟至匀称无结块(呈膏状,手抓成团、落地即散),拌和经过中避免混入空气(可间隔 1 分钟后二次搅拌 1 分钟);
③ 拌和后需在 30~60 分钟内用完(避免水泥水化反应导致稠度增加,无法施工).
(三)涂刷施工:工艺与参数控制
1. 涂刷顺序与遍数
原则:先节点(如管根、阴阳角、落水口)后大面,先立面(墙)后平面(地面),分 2~3 遍涂刷(总厚度 1.2~2.0mm,设计要求而定);
节点处理:管根、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需先用涂料涂刷 1~2 遍(厚度≥0.8mm),或附加一层无纺布/玻纤网格布(增强抗裂性),再涂刷后续涂层;
大面涂刷:diyi遍涂刷方向与基层垂直(如横向),厚度 0.3~0.5mm(表干后不粘手再涂遍);遍与diyi遍方向交叉(如纵向),确保覆盖无漏涂;若设计厚度>1.5mm,需分 3 遍涂刷(每遍间隔 4~6 小时,具体以产品凝固时间为准).
2. 涂层厚度控制
总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厨卫≥1.2mm,地下室≥1.5mm,屋面≥1.5~2.0mm),可通过针测法(用钢针插入涂层测厚度)或测厚仪检测;
过薄(<1mm)会导致抗渗性不足(易被水压击穿),过厚(>2mm 未分遍)易开裂(内部水泥水化不均).
3. 环境要求
温度:作业环境温度宜为 5~35℃(最佳 10~25℃);低于 5℃ 时,水泥水化缓慢(涂料凝固时间延长),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高于 35℃ 时,涂料干爽过快可能导致流平性差,需避开高温时段施工;
湿度:相对湿度≤85%(基层轻微潮湿允许,但雨天或高湿环境禁止施工).
(四)养护与成品保护
初期(0~24 小时):涂层表干前(触压不粘手,通常 2~6 小时)避免触碰、踩踏或淋雨(此时强度仅 20%~30%);
中期(24~72 小时):强度达 70%~80%(可承受轻载,如人员行走),但仍需避免剧烈振动(如设备安装需延迟至 7 天后);
完全凝固(7~14 天):强度达到 100%(抗渗、弹性性能稳定),可正常使用;
保护措施:凝固期间覆盖彩条布或木板(防止作业人员误踩),避免尖锐物划伤涂层(如钢筋头、石子).
五、注意事项
1. 基层潮湿≠有明水:JS 涂料可在潮湿基层施工(利用水泥与水的反应),但若有流动水或积水会导致涂层分层(需用海绵吸干或等待干爽);
2. 配合比精准:双组分涂料的 A:B 比例偏差>±1% 会显著影响性能(如水泥过多导致弹性不足,乳液过多导致强度低),必须用秤精确称重;
3. 薄涂多遍:一次性涂刷过厚(>2mm 未分遍)会导致内部水泥水化不均(外干内软,易开裂),分遍涂刷可确保整体性能匀称;
4. 节点加强:管根、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需附加无纺布或网格布(增强抗裂性),避免因基层变形导致涂层撕裂;
5. 施工:虽然是水性涂料,但搅拌时仍可能产生少量粉尘(建议佩戴口罩),通风环境更利于干爽.
一、产品本质:为什么是"JS"?——有机与无机的完美协同
传统防水材料中,刚性材料(如防水砂浆)依靠水泥水化形成的刚性构造防水,但延伸率低(通常<5%),无法适应基层开裂或变形,易产生裂缝导致渗漏;柔性材料(如聚氨酯涂料)虽弹性好(延伸率>300%),但多为溶剂型(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性差且成本较高.
JS 防水涂料通过"有机聚合物乳液+无机水泥"的复合体系,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有机聚合物乳液(如丙烯酸酯乳液、EVA 乳液):高弹性(延伸率 200%~500%)、优异的粘结性(与基层和自身层间结合牢固)及抗渗性(填充毛细孔隙),赋予涂料柔韧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
无机水泥(如 P.O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与水反应后形成坚硬的骨架构造,涂料的耐水性(长期浸泡不溶胀)、耐压强度(抵抗基层压力)及与基层(如混凝土、砖墙)的化学粘结(水泥与基层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确保防水层的耐久性;
协同作用:聚合物乳液包裹水泥颗粒并填充其间隙,形成"柔性连续膜+刚性骨架"的复合构造——既保留了水泥的强度和粘结性,又通过聚合物的弹性适应基层变形,解决了"刚性易裂、柔性难粘结"的矛盾.
二、核心性能优势(对比传统防水材料)
性能维度 高弹性 JS 防水涂料 传统聚氨酯防水涂料(溶剂型) 防水砂浆(刚性)
延伸率 200%~500%(可拉伸至原长的 2~5 倍) 300%~800%(更高但依赖溶剂) <5%(几乎无延伸)
弹性恢复率 ≥80%(拉伸后能恢复大部分形状,保持连续性) ≥90%(但溶剂挥发可能影响长期性能) 无弹性(脆性断裂)
粘结强度 与混凝土≥1.5~2.5MPa(与基层牢固结合) 与基层依赖化学粘结(局部易空鼓) 与基层粘结力中等(易受潮脱落)
抗裂性 可覆盖 0.1~0.3mm 的基层裂缝(动态适应) 可覆盖更宽裂缝(但成本高) 仅适用于无裂缝基层
耐水性 浸水 168 小时后无溶胀、无脱落(动水压耐受性优) 浸水耐久性好但溶剂型可能迁移 长期泡水后强度下降(粉化)
性 水性体系(VOCs 含量≤50g/L,低气味) 溶剂型(含苯系物、VOCs 高) 水泥粉尘污染(但)
施工适应性 可涂刷、滚涂(适应异形节点:如管根、阴阳角) 需通风环境(溶剂挥发) 需多次抹压(厚度难控)
成本 中等(比聚氨酯低 30%~50%,比防水砂浆高 20%) 较高(溶剂与助剂成本) 较低(但维护成本高)
三、常规应用场景
1. 住宅建筑防水:
厨卫间:适应瓷砖粘贴层的热胀冷缩(瓷砖与基层膨胀系数差异),解决传统防水涂料因基层微裂缝导致的渗漏(如马桶周边、地漏接口、淋浴区墙角);
阳台/露台:抵抗雨水冲刷及温度波动(昼夜温差 10~20℃ 导致的基层变形),尤其适合开放式阳台(无遮挡雨水直接浸泡);
屋顶(轻型屋面):用于坡度较小的住宅屋顶(如平改坡屋面),适应混凝土的轻微收缩裂缝(延伸率足以覆盖 0.2~0.3mm 裂缝).
2. 地下室与墙体防水:
地下室侧墙:抵抗地下水的毛细渗透(水压较低但长期作用),与卷材复合使用(涂料覆盖节点,卷材增强整体性),尤其适合湿润环境(涂料透气性优于卷材);
内墙防潮:用于地下室储藏室、一楼地面防潮层(防止地面返潮导致墙面发霉).
3. 非外露屋面与楼地面:
种植屋面(轻型):抗植物根穿刺需复合耐根穿刺卷材(JS 涂料基础防水层),或用于非种植区的屋面找平层防水;
楼地面(如车库、仓库):抵抗车辆振动或货物堆压导致的基层微变形,保持防水层完整性.
4. 特殊构造节点:
管根、落水口、阴阳角:通过附加层(如无纺布增强)或加厚涂刷(2~3 遍),解决复杂节点易渗漏的问题;
旧房改造:无需铲除原有瓷砖(直接在基层涂刷,粘结力强),适合老旧小区防水翻新.
四、使用方法:从基层处理到涂膜成型的全流程
(一)施工前准备:基层处理是关键!
1. 基层要求
清扫度:清除基层表面的尘埃、油垢、松散混凝土、砂浆疙瘩及模板隔离剂(油垢可用溶剂如二甲苯或洗涤剂擦拭,尘埃用扫帚+吸尘器清扫);
干爽度:基层需"潮湿无明水"——含水率≤10%(普通水泥基层养护 3~7 天后自然干爽即可),允许轻微潮湿(如混凝土吸水饱和),但严禁有流动水或积水(否则会导致涂料分层或不凝固);
平整度:基层的凹凸不平处(如蜂窝、麻面)需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平整度偏差≤5mm/2m),阴阳角(墙角、管根)需做成半径 50~100mm 的圆弧角(避免涂料局部堆积或开裂).
2. 材料与工具
涂料类型:根据环境选择单组分(预混型,开桶即用,但储存期短)或双组分(A 组分:聚合物乳液;B 组分:水泥基粉料,现场拌和,性能更稳定);
工具: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橡胶刮板、毛刷、滚筒(涂刷大面积)、无纺布/玻纤网格布(用于节点增强).
(二)材料拌和(双组分为例)
配合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控制 A:B 组分比例(常见 1:1~1.2:1 重量比,如 10kg A 组分 + 10~12kg B 组分),误差≤±1%(水泥比例偏差会导致强度不足或弹性下降);
操作环节:
① 将 B 组分(水泥粉料)倒入洁净容器,再将 A 组分(乳液)缓慢倒入粉料中(避免粉料飞扬);
② 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 3~5 分钟至匀称无结块(呈膏状,手抓成团、落地即散),拌和经过中避免混入空气(可间隔 1 分钟后二次搅拌 1 分钟);
③ 拌和后需在 30~60 分钟内用完(避免水泥水化反应导致稠度增加,无法施工).
(三)涂刷施工:工艺与参数控制
1. 涂刷顺序与遍数
原则:先节点(如管根、阴阳角、落水口)后大面,先立面(墙)后平面(地面),分 2~3 遍涂刷(总厚度 1.2~2.0mm,设计要求而定);
节点处理:管根、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需先用涂料涂刷 1~2 遍(厚度≥0.8mm),或附加一层无纺布/玻纤网格布(增强抗裂性),再涂刷后续涂层;
大面涂刷:diyi遍涂刷方向与基层垂直(如横向),厚度 0.3~0.5mm(表干后不粘手再涂遍);遍与diyi遍方向交叉(如纵向),确保覆盖无漏涂;若设计厚度>1.5mm,需分 3 遍涂刷(每遍间隔 4~6 小时,具体以产品凝固时间为准).
2. 涂层厚度控制
总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厨卫≥1.2mm,地下室≥1.5mm,屋面≥1.5~2.0mm),可通过针测法(用钢针插入涂层测厚度)或测厚仪检测;
过薄(<1mm)会导致抗渗性不足(易被水压击穿),过厚(>2mm 未分遍)易开裂(内部水泥水化不均).
3. 环境要求
温度:作业环境温度宜为 5~35℃(最佳 10~25℃);低于 5℃ 时,水泥水化缓慢(涂料凝固时间延长),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高于 35℃ 时,涂料干爽过快可能导致流平性差,需避开高温时段施工;
湿度:相对湿度≤85%(基层轻微潮湿允许,但雨天或高湿环境禁止施工).
(四)养护与成品保护
初期(0~24 小时):涂层表干前(触压不粘手,通常 2~6 小时)避免触碰、踩踏或淋雨(此时强度仅 20%~30%);
中期(24~72 小时):强度达 70%~80%(可承受轻载,如人员行走),但仍需避免剧烈振动(如设备安装需延迟至 7 天后);
完全凝固(7~14 天):强度达到 100%(抗渗、弹性性能稳定),可正常使用;
保护措施:凝固期间覆盖彩条布或木板(防止作业人员误踩),避免尖锐物划伤涂层(如钢筋头、石子).
五、注意事项
1. 基层潮湿≠有明水:JS 涂料可在潮湿基层施工(利用水泥与水的反应),但若有流动水或积水会导致涂层分层(需用海绵吸干或等待干爽);
2. 配合比精准:双组分涂料的 A:B 比例偏差>±1% 会显著影响性能(如水泥过多导致弹性不足,乳液过多导致强度低),必须用秤精确称重;
3. 薄涂多遍:一次性涂刷过厚(>2mm 未分遍)会导致内部水泥水化不均(外干内软,易开裂),分遍涂刷可确保整体性能匀称;
4. 节点加强:管根、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需附加无纺布或网格布(增强抗裂性),避免因基层变形导致涂层撕裂;
5. 施工:虽然是水性涂料,但搅拌时仍可能产生少量粉尘(建议佩戴口罩),通风环境更利于干爽.
- 上一篇:高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