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改性环氧植筋胶使用注意事项
- 发布时间:2025-11-13
一、产品
本产品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是针对构造粘结、裂缝修补、防腐补强及工业防护等高端需求研发的gaoxingnneg双组分(或单组分)胶粘剂。通过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为主体,结合柔性增韧剂(如聚醚胺、丁腈橡胶)、活性稀释剂、纳米填充料及功能性助剂(如偶联剂、抗氧化剂)的科学配合比与改性工艺,突破了传统环氧胶“脆性大、粘结界面弱、耐环境性差”的局限,在保留环氧树脂高强、耐化学腐蚀特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韧性、粘结力、耐久性及工艺适应性,是金属、混凝土、复合材料、陶瓷等基底材料可靠连接与修补的核心材料。
二、产品特点
性能维度 核心优势
粘结强度 对金属(钢/铝)、混凝土、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钢)的粘结强度≥15MPa(剪切),剥离强度≥8N/mm(抗层间分离),远超普通环氧胶(剪切≤10MPa,剥离≤3N/mm)。
韧性抗裂 通过柔性链段(聚醚胺凝固剂)或弹性体颗粒(丁腈橡胶微球)增韧,冲击强度≥20kJ/m²(普通环氧仅 5~8kJ/m²),可承受动载荷与轻微振动冲击。
耐环境性 耐高低温(-40℃~80℃ 长期稳定,短期耐受 120℃),耐盐雾≥1000 小时(ASTM B117),耐紫外线≥2000 小时(耐黄变指数≤2,普通环氧≤5),适用于户外、海洋、等严苛环境。
耐化学腐蚀 耐酸(5% H₂SO₄)、耐碱(10% NaOH)、耐盐(5% NaCl)及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长期浸泡无溶胀、分层或强度衰减。
工艺适配性 低粘度(25℃下 100~500mPa·s,常规环氧粘度 1000~5000mPa·s),可充分浸润基底材料(如纤维材料孔隙)与窄间隙(最小灌注厚度 0。1mm);操作时间 30~90 分钟(根据配方调整,满足复杂构造施工需求),室温(20~25℃)下 24 小时达 80%强度,7 天完全凝固。
三、适用范围
1。 构造粘结:混凝土梁柱节点加固、钢-混凝土复合构造连接、预制构件拼装(如装配式建筑)、桥梁钢索锚固。
2。 裂缝修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宽度 0。1~1。5mm)、桥梁伸缩缝、隧道衬砌裂缝的灌注粘结与防渗处理。
3。 设备安装:重型机械底座与混凝土基础的二次灌浆粘结(如机床、发电机组)、管道法兰密封(替代部分焊接)、零部件的构造性粘接(如叶片-轮毂连接)。
4。 防腐补强:金属管道/储罐内衬防腐(耐酸碱介质浸泡)、破损混凝土构造(如码头桩基)的抗腐蚀修补。
5。 工业防护:工业地坪耐磨层粘结(与环氧砂浆/金刚砂复合)、高温设备(≤150℃)表面耐蚀层修补。
四、主要技术指标(25℃,7 天完全凝固后)
项目 指标
外观 A 组分:浅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半透明粘稠液体;B 组分:褐色至深棕色粘稠液体(或根据配方调整);拌和后:匀称无分层/沉淀。
密度(g/cm³) 1。1~1。3(视填充料比例略有差异)
粘度(mPa·s, 25℃) A 组分:300~800;B 组分:200~600;拌和后:100~500(低粘度型可低至 50mPa·s)
凝固条件 常温(20~25℃)下初凝 2~4 小时,完全凝固 24~72 小时;低温(5~10℃)延长至 48~120 小时;可加温(60~80℃)加速凝固(2~4 小时)。
拉伸剪切强度(MPa) 钢-钢≥20;混凝土-钢≥15;复合材料-复合材料≥12(参照 GB/T 7124-2008)。
剥离强度(N/mm) 钢-橡胶(或混凝土-混凝土)≥8(参照 ASTM D1876)。
冲击强度(kJ/m²) ≥20(参照 GB/T 1843-2008),普通环氧胶≤8。
耐湿热老化(72h) 强度保留率≥90%(80℃,RH 95%)。
耐盐雾(h) ≥1000(参照 ASTM B117)。
耐紫外线(h) 黄变指数≤2(2000h,参照 ISO 4892)。
五、使用方法(双组分,以A:B=3:1重量比为例)
1。 施工前准备
基面处理:
▸ 金属基底材料:用角磨机或钢丝刷清除氧化层(毛糙度 Ra≥3。2μm),用丙酮或异丙醇清洗油垢,吹干至无明水;
▸ 混凝土基底材料:喷砂至 Sa2。5 级(或研磨至露新鲜骨料),清扫尘埃后涂刷环氧底涂剂(可选,提升粘结强度 20%~30%);
▸ 复合材料基底材料(如碳纤维板):表面适度打毛(避免树脂富集层),禁用脱模剂污染。
工具准备:秤(精确称重 A/B 组分)、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抹刀/刮板/注射器(根据施工工艺选择)、清扫布(及时清扫溢胶)。
2。 材料拌和
配合比:严格按 A:B=3:1(或其他使用说明书指定比例,常见 2:1~4:1)重量比拌和(误差≤±1%);
操作:将 A 组分(环氧树脂)倒入洁净容器,再加入 B 组分(凝固剂),用刮刀或电动搅拌器沿同一方向搅拌 3~5 分钟至颜色匀称(无色差、无沉淀),拌和经过中避免混入空气(可间隔 1 分钟后二次搅拌 1 分钟);
注意:拌和量以 30~60 分钟内用完为宜(避免凝固浪费),环境温度低时(<10℃)可适当延长操作时间(但需加温基底材料促进凝固)。
3。 施胶工艺
薄层粘结/表面修补:用抹刀或刮板将拌和胶匀称涂覆于基底材料表面(厚度 1~3mm),将两基底材料对齐压紧(施加 0。1~0。3MPa 压力,如用夹具或重物固定),确保无气团夹杂;
裂缝灌注/深层粘接:
▸ 窄缝(≤0。5mm):用注射器将拌和胶缓慢注入裂缝底部(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观察溢胶后停止(确保底部先填充);
▸ 宽缝或深部缝隙(>0。5mm):沿裂缝钻孔(深度至底部,角度 45°~60°),插入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封闭表面(留出灌浆孔),通过低压(0。2~0。5MPa)灌注直至相邻孔溢胶;
大面积施工:若用于设备基础灌浆,需分层填筑(单层厚度≤100mm),每层间隔 2~4 小时(待下层初凝后铺上层),或使用压力灌浆机确保密实。
4。 凝固与养护
初期(2~6 小时):避免触碰、淋雨或外力冲击(此时强度仅 20%~30%);
中期(24 小时):强度达 70%~80%(可承受轻载,如设备调试),但仍需避免剧烈振动;
完全凝固(7 天):强度达到 100%(抗压/剪切/粘结性能稳定),可长期承载(如构造加固、设备运行);
环境要求:常温(20~25℃)为最佳凝固条件;低温(<5℃)时需覆盖电热毯(维持 10~15℃)或选用低温凝固型配方;高温(>35℃)时避免暴晒,缩短操作时间(或添加缓凝剂)。
六、注意事项
1。 配合比严格:A/B 组分比例偏差>±2% 会导致性能异常(如凝固不完全、脆性大或强度不足),务必用秤精确称重。
2。 环境适配:作业环境温度建议 5~35℃(湿度 40%~80%),避免雨天、高湿(>90%)或强风环境(水分/尘埃影响粘结)。
3。 基面处理:基底材料表面油垢、锈蚀或粉尘未清扫会导致粘结失效(粘结强度可能降低 50%以上),务必按环节严格处理。
4。 操作时效:拌和胶需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通常 30~90 分钟),超时胶体变稠或凝固将无法使用。
5。 防护:施工时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避免胶液接触皮肤或眼睛,若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吸入)。
6。 储存运输:未开封胶粘剂需储存在阴凉干爽处(温度 5~25℃),避免阳光直射或冷冻(低温会导致树脂分层);保质期 6~12 个月(具体以包装标签为准)。
七、包装规格
常见包装:A 组分 20kg/桶 + B 组分 5kg/桶(或 10kg/桶);单组分(特殊配方)20kg/袋(需避光密封);
本产品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是针对构造粘结、裂缝修补、防腐补强及工业防护等高端需求研发的gaoxingnneg双组分(或单组分)胶粘剂。通过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为主体,结合柔性增韧剂(如聚醚胺、丁腈橡胶)、活性稀释剂、纳米填充料及功能性助剂(如偶联剂、抗氧化剂)的科学配合比与改性工艺,突破了传统环氧胶“脆性大、粘结界面弱、耐环境性差”的局限,在保留环氧树脂高强、耐化学腐蚀特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韧性、粘结力、耐久性及工艺适应性,是金属、混凝土、复合材料、陶瓷等基底材料可靠连接与修补的核心材料。
二、产品特点
性能维度 核心优势
粘结强度 对金属(钢/铝)、混凝土、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钢)的粘结强度≥15MPa(剪切),剥离强度≥8N/mm(抗层间分离),远超普通环氧胶(剪切≤10MPa,剥离≤3N/mm)。
韧性抗裂 通过柔性链段(聚醚胺凝固剂)或弹性体颗粒(丁腈橡胶微球)增韧,冲击强度≥20kJ/m²(普通环氧仅 5~8kJ/m²),可承受动载荷与轻微振动冲击。
耐环境性 耐高低温(-40℃~80℃ 长期稳定,短期耐受 120℃),耐盐雾≥1000 小时(ASTM B117),耐紫外线≥2000 小时(耐黄变指数≤2,普通环氧≤5),适用于户外、海洋、等严苛环境。
耐化学腐蚀 耐酸(5% H₂SO₄)、耐碱(10% NaOH)、耐盐(5% NaCl)及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长期浸泡无溶胀、分层或强度衰减。
工艺适配性 低粘度(25℃下 100~500mPa·s,常规环氧粘度 1000~5000mPa·s),可充分浸润基底材料(如纤维材料孔隙)与窄间隙(最小灌注厚度 0。1mm);操作时间 30~90 分钟(根据配方调整,满足复杂构造施工需求),室温(20~25℃)下 24 小时达 80%强度,7 天完全凝固。
三、适用范围
1。 构造粘结:混凝土梁柱节点加固、钢-混凝土复合构造连接、预制构件拼装(如装配式建筑)、桥梁钢索锚固。
2。 裂缝修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宽度 0。1~1。5mm)、桥梁伸缩缝、隧道衬砌裂缝的灌注粘结与防渗处理。
3。 设备安装:重型机械底座与混凝土基础的二次灌浆粘结(如机床、发电机组)、管道法兰密封(替代部分焊接)、零部件的构造性粘接(如叶片-轮毂连接)。
4。 防腐补强:金属管道/储罐内衬防腐(耐酸碱介质浸泡)、破损混凝土构造(如码头桩基)的抗腐蚀修补。
5。 工业防护:工业地坪耐磨层粘结(与环氧砂浆/金刚砂复合)、高温设备(≤150℃)表面耐蚀层修补。
四、主要技术指标(25℃,7 天完全凝固后)
项目 指标
外观 A 组分:浅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半透明粘稠液体;B 组分:褐色至深棕色粘稠液体(或根据配方调整);拌和后:匀称无分层/沉淀。
密度(g/cm³) 1。1~1。3(视填充料比例略有差异)
粘度(mPa·s, 25℃) A 组分:300~800;B 组分:200~600;拌和后:100~500(低粘度型可低至 50mPa·s)
凝固条件 常温(20~25℃)下初凝 2~4 小时,完全凝固 24~72 小时;低温(5~10℃)延长至 48~120 小时;可加温(60~80℃)加速凝固(2~4 小时)。
拉伸剪切强度(MPa) 钢-钢≥20;混凝土-钢≥15;复合材料-复合材料≥12(参照 GB/T 7124-2008)。
剥离强度(N/mm) 钢-橡胶(或混凝土-混凝土)≥8(参照 ASTM D1876)。
冲击强度(kJ/m²) ≥20(参照 GB/T 1843-2008),普通环氧胶≤8。
耐湿热老化(72h) 强度保留率≥90%(80℃,RH 95%)。
耐盐雾(h) ≥1000(参照 ASTM B117)。
耐紫外线(h) 黄变指数≤2(2000h,参照 ISO 4892)。
五、使用方法(双组分,以A:B=3:1重量比为例)
1。 施工前准备
基面处理:
▸ 金属基底材料:用角磨机或钢丝刷清除氧化层(毛糙度 Ra≥3。2μm),用丙酮或异丙醇清洗油垢,吹干至无明水;
▸ 混凝土基底材料:喷砂至 Sa2。5 级(或研磨至露新鲜骨料),清扫尘埃后涂刷环氧底涂剂(可选,提升粘结强度 20%~30%);
▸ 复合材料基底材料(如碳纤维板):表面适度打毛(避免树脂富集层),禁用脱模剂污染。
工具准备:秤(精确称重 A/B 组分)、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rpm)、抹刀/刮板/注射器(根据施工工艺选择)、清扫布(及时清扫溢胶)。
2。 材料拌和
配合比:严格按 A:B=3:1(或其他使用说明书指定比例,常见 2:1~4:1)重量比拌和(误差≤±1%);
操作:将 A 组分(环氧树脂)倒入洁净容器,再加入 B 组分(凝固剂),用刮刀或电动搅拌器沿同一方向搅拌 3~5 分钟至颜色匀称(无色差、无沉淀),拌和经过中避免混入空气(可间隔 1 分钟后二次搅拌 1 分钟);
注意:拌和量以 30~60 分钟内用完为宜(避免凝固浪费),环境温度低时(<10℃)可适当延长操作时间(但需加温基底材料促进凝固)。
3。 施胶工艺
薄层粘结/表面修补:用抹刀或刮板将拌和胶匀称涂覆于基底材料表面(厚度 1~3mm),将两基底材料对齐压紧(施加 0。1~0。3MPa 压力,如用夹具或重物固定),确保无气团夹杂;
裂缝灌注/深层粘接:
▸ 窄缝(≤0。5mm):用注射器将拌和胶缓慢注入裂缝底部(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观察溢胶后停止(确保底部先填充);
▸ 宽缝或深部缝隙(>0。5mm):沿裂缝钻孔(深度至底部,角度 45°~60°),插入灌浆嘴并用封缝胶封闭表面(留出灌浆孔),通过低压(0。2~0。5MPa)灌注直至相邻孔溢胶;
大面积施工:若用于设备基础灌浆,需分层填筑(单层厚度≤100mm),每层间隔 2~4 小时(待下层初凝后铺上层),或使用压力灌浆机确保密实。
4。 凝固与养护
初期(2~6 小时):避免触碰、淋雨或外力冲击(此时强度仅 20%~30%);
中期(24 小时):强度达 70%~80%(可承受轻载,如设备调试),但仍需避免剧烈振动;
完全凝固(7 天):强度达到 100%(抗压/剪切/粘结性能稳定),可长期承载(如构造加固、设备运行);
环境要求:常温(20~25℃)为最佳凝固条件;低温(<5℃)时需覆盖电热毯(维持 10~15℃)或选用低温凝固型配方;高温(>35℃)时避免暴晒,缩短操作时间(或添加缓凝剂)。
六、注意事项
1。 配合比严格:A/B 组分比例偏差>±2% 会导致性能异常(如凝固不完全、脆性大或强度不足),务必用秤精确称重。
2。 环境适配:作业环境温度建议 5~35℃(湿度 40%~80%),避免雨天、高湿(>90%)或强风环境(水分/尘埃影响粘结)。
3。 基面处理:基底材料表面油垢、锈蚀或粉尘未清扫会导致粘结失效(粘结强度可能降低 50%以上),务必按环节严格处理。
4。 操作时效:拌和胶需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通常 30~90 分钟),超时胶体变稠或凝固将无法使用。
5。 防护:施工时佩戴手套、护目镜及口罩(避免胶液接触皮肤或眼睛,若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吸入)。
6。 储存运输:未开封胶粘剂需储存在阴凉干爽处(温度 5~25℃),避免阳光直射或冷冻(低温会导致树脂分层);保质期 6~12 个月(具体以包装标签为准)。
七、包装规格
常见包装:A 组分 20kg/桶 + B 组分 5kg/桶(或 10kg/桶);单组分(特殊配方)20kg/袋(需避光密封);
- 上一篇:改性环氧树脂注浆材料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