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改性环氧树脂粘钢胶配合比
- 发布时间:2025-11-11
改性环氧树脂粘钢胶配合比是指其双组分(通常为A组分:改性环氧树脂;B组分:改性胺类凝固剂+填充料)在施工前按特定比例拌和的质量或体积配合比。该配合比直接影响胶体的凝固性能、力学强度、耐久性及施工适用期,是确保粘钢加固工程质量的核心参数。
简介
改性环氧树脂粘钢胶广泛用于混凝土构造加固中的钢板粘贴工艺,通过在混凝土与钢板之间形成高强度粘结层,使两者协同受力。其配方经过增韧、降黏、提高湿面粘结等改性处理,但仍需严格按厂家指定比例拌和,否则易导致凝固不完全、强度不足或脆性过大等问题。
绝大多数产品采用质量比作为标准配合比方式,因A、B组分密度差异较大,严禁仅凭体积估算。
常见配合比范围
产品类型 常规质量配合比(A:B) 对应体积比(近似) 密度参考(g/cm³)
-- -
低填充料型(高流动性) 2:1 或 3:1 ≈1:1 A≈1.10, B≈1.25
标准粘钢胶 1:1 或 1:2 ≈1:1.2 A≈1.15, B≈1.45
高填充料触变型 1:2 至 1:4 ≈1:1.5–1:2 A≈1.12, B≈1.55–1.60
示例:某粘钢胶标注“A:B = 1:2(质量比)”,即每1 kg A组分需搭配2 kg B组分,总用量为3 kg。若误按1:2体积比拌和(假设A密度1.12,B密度1.55),则实际质量比约为1:2.77,凝固剂过量,可能导致胶体脆化、适用期缩短。
配合比确定依据
1. 化学计量平衡
环氧基团与胺类凝固剂的活性氢需按当量比反应。改性后虽引入非反应组分,但主反应仍需精确匹配,否则残留未反应物会降低性能。
2. 填充料含量调控
B组分通常预混石英粉、硅微粉等填充料(含量40%–70%),配合比变化直接影响胶体稠度、强度与收缩率。
3. 施工性能优化
厂家通过调整A:B比例控制适用期(Pot Life)、触变性和放热峰,适应不同季节与工况。
正确配制方法
1. 使用高精度秤
称重误差应 ≤±1%;
容器需干爽、洁净,避免水分或杂质污染。
2. 搅拌工艺
先将A组分搅拌1分钟(消除沉淀);
加入B组分后,用低速电动搅拌器(300–500 rpm)搅拌3–5分钟;
刮擦容器壁和底部,确保无色差、无条纹、无颗粒。
3. 熟化与使用
搅拌后静置1–2分钟消泡;
在适用期内(通常30–60分钟,25℃)完成涂胶与钢板粘贴;
环境温度每升高10℃,适用期约缩短50%。
工程规范要求
GB 50728-2011《工程构造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 明确规定:
“构造胶粘剂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配制,不得擅自更改。”
GB 50550-2010《建筑构造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要求:
“粘钢胶进场时应核查配合比、适用期、拌和匀称性,并进行现场拉拔抽检。”
施工单位须对每批次胶进行拌和匀称性验证(如刮涂小样观察凝固状态),重要工程建议留存拌和样品备检。
简介
改性环氧树脂粘钢胶广泛用于混凝土构造加固中的钢板粘贴工艺,通过在混凝土与钢板之间形成高强度粘结层,使两者协同受力。其配方经过增韧、降黏、提高湿面粘结等改性处理,但仍需严格按厂家指定比例拌和,否则易导致凝固不完全、强度不足或脆性过大等问题。
绝大多数产品采用质量比作为标准配合比方式,因A、B组分密度差异较大,严禁仅凭体积估算。
常见配合比范围
产品类型 常规质量配合比(A:B) 对应体积比(近似) 密度参考(g/cm³)
-- -
低填充料型(高流动性) 2:1 或 3:1 ≈1:1 A≈1.10, B≈1.25
标准粘钢胶 1:1 或 1:2 ≈1:1.2 A≈1.15, B≈1.45
高填充料触变型 1:2 至 1:4 ≈1:1.5–1:2 A≈1.12, B≈1.55–1.60
示例:某粘钢胶标注“A:B = 1:2(质量比)”,即每1 kg A组分需搭配2 kg B组分,总用量为3 kg。若误按1:2体积比拌和(假设A密度1.12,B密度1.55),则实际质量比约为1:2.77,凝固剂过量,可能导致胶体脆化、适用期缩短。
配合比确定依据
1. 化学计量平衡
环氧基团与胺类凝固剂的活性氢需按当量比反应。改性后虽引入非反应组分,但主反应仍需精确匹配,否则残留未反应物会降低性能。
2. 填充料含量调控
B组分通常预混石英粉、硅微粉等填充料(含量40%–70%),配合比变化直接影响胶体稠度、强度与收缩率。
3. 施工性能优化
厂家通过调整A:B比例控制适用期(Pot Life)、触变性和放热峰,适应不同季节与工况。
正确配制方法
1. 使用高精度秤
称重误差应 ≤±1%;
容器需干爽、洁净,避免水分或杂质污染。
2. 搅拌工艺
先将A组分搅拌1分钟(消除沉淀);
加入B组分后,用低速电动搅拌器(300–500 rpm)搅拌3–5分钟;
刮擦容器壁和底部,确保无色差、无条纹、无颗粒。
3. 熟化与使用
搅拌后静置1–2分钟消泡;
在适用期内(通常30–60分钟,25℃)完成涂胶与钢板粘贴;
环境温度每升高10℃,适用期约缩短50%。
工程规范要求
GB 50728-2011《工程构造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 明确规定:
“构造胶粘剂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配制,不得擅自更改。”
GB 50550-2010《建筑构造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要求:
“粘钢胶进场时应核查配合比、适用期、拌和匀称性,并进行现场拉拔抽检。”
施工单位须对每批次胶进行拌和匀称性验证(如刮涂小样观察凝固状态),重要工程建议留存拌和样品备检。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