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施工方法
- 发布时间:2025-11-11
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基料,通过引入增韧剂、活性稀释剂、偶联剂等改性组分,并与精选级配的石英砂或矿物填充料复合而成的gaoxingnneg修补与防护材料。其兼具环氧材料的高强度、耐腐蚀性和聚合物砂浆的施工便利性,适用于混凝土构造加固、裂缝修补、设备基础灌浆及工业地坪修补等场景。
简介
传统水泥基砂浆存在收缩大、粘结弱、抗渗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严苛环境下的耐久性要求。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通过有机-无机复合技术,在保留环氧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优化了施工流变性与体积稳固性,形成致密、高强、低收缩的硬化体。产品通常为双组分(A组分为改性环氧树脂,B组分为凝固剂+骨料拌和物),也有预混干粉型配合液料使用。
特点
超高强度:耐压强度可达60–100 MPa,抗折强度≥15 MPa,远高于普通水泥砂浆。
优异粘结性:对旧混凝土、钢料、瓷砖等基底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普遍≥3.0 MPa,部分可达5.0 MPa以上。
低收缩与微膨胀:通过配方调控实现近零收缩或微膨胀,有效防止界面脱空和二次开裂。
耐化学腐蚀:可抵抗酸、碱、盐及油类侵蚀,适用于厂、污水处理池等腐蚀环境。
快硬早强:常温下2–4小时初凝,24小时内可承载轻载,7天达设计强度90%以上。
优异施工性:触变性适中,可立面施工不流挂,适用于薄层(≥5 mm)至厚层(≥100 mm)修补。
应用规范
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的使用需严格技术参数与环境状况:
适用基底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构造、砖石构造等,要求基层坚实、无松散层。
基面含水率:一般要求≤6%,特殊湿凝固型产品可放宽至≤8%,严禁明水作业。
环境温度:施工温度宜为5℃–35℃;低于5℃时需采取加温或选用低温凝固体系。
配合比控制:严格按照厂家的质量比(如A:B = 1:3 或 1:4)称重,误差不得超过±2%。
一次性拌合量:根据可操作时间(通常30–60分钟)控制拌料量,避免材料在桶内凝固浪费。
参考标准:可参照《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CECS 364)、《混凝土构造修补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等。
施工工艺
1. 基层处理
凿除疏松、碳化或剥落的混凝土,露出坚实基底;
高压水枪或钢丝刷清除浮尘、油垢、脱模剂;
裂缝应开V型槽并清扫洁净;钢筋锈蚀部位需除锈蚀至St3级。
2. 界面处理(关键环节)
涂刷配套的改性环氧界面剂(如未集成于砂浆中),用量约0.2–0.3 kg/m²;
待界面剂表干但未完全凝固(指触微粘)时立即进行砂浆施工,确保“湿碰湿”结合。
3. 材料配制
将A组分(树脂)与B组分(凝固剂+骨料)按比例倒入洁净容器;
使用低速电动搅拌器(300–500 rpm)搅拌3–5分钟,至颜色匀称、无结块、无色差;
静置熟化2–3分钟,消除搅拌引入的气团。
4. 砂浆施工
薄层修补(5–20 mm):用抹刀压实抹平,确保与基面充分贴合,无空鼓;
厚层填充(>20 mm):分层施工,每层厚度≤30 mm,前一层初凝后刮毛再涂下一层;
立面或顶面施工:利用材料触变性,自下而上涂刷,必要时支模防坠落;
灌浆应用:采用压力灌注或重力流方式,确保填充密实。
5. 养护与后续作业
常温下静置凝固24小时后可承受轻载,72小时后可进行研磨、涂装或投入使用;
避免早期接触水、化学品或剧烈振动;
若表面需饰面处理(如涂料、瓷砖),应在砂浆完全凝固后(通常7天)进行,并做相容性测试。
简介
传统水泥基砂浆存在收缩大、粘结弱、抗渗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严苛环境下的耐久性要求。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通过有机-无机复合技术,在保留环氧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优化了施工流变性与体积稳固性,形成致密、高强、低收缩的硬化体。产品通常为双组分(A组分为改性环氧树脂,B组分为凝固剂+骨料拌和物),也有预混干粉型配合液料使用。
特点
超高强度:耐压强度可达60–100 MPa,抗折强度≥15 MPa,远高于普通水泥砂浆。
优异粘结性:对旧混凝土、钢料、瓷砖等基底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普遍≥3.0 MPa,部分可达5.0 MPa以上。
低收缩与微膨胀:通过配方调控实现近零收缩或微膨胀,有效防止界面脱空和二次开裂。
耐化学腐蚀:可抵抗酸、碱、盐及油类侵蚀,适用于厂、污水处理池等腐蚀环境。
快硬早强:常温下2–4小时初凝,24小时内可承载轻载,7天达设计强度90%以上。
优异施工性:触变性适中,可立面施工不流挂,适用于薄层(≥5 mm)至厚层(≥100 mm)修补。
应用规范
改性环氧聚合物砂浆的使用需严格技术参数与环境状况:
适用基底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构造、砖石构造等,要求基层坚实、无松散层。
基面含水率:一般要求≤6%,特殊湿凝固型产品可放宽至≤8%,严禁明水作业。
环境温度:施工温度宜为5℃–35℃;低于5℃时需采取加温或选用低温凝固体系。
配合比控制:严格按照厂家的质量比(如A:B = 1:3 或 1:4)称重,误差不得超过±2%。
一次性拌合量:根据可操作时间(通常30–60分钟)控制拌料量,避免材料在桶内凝固浪费。
参考标准:可参照《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CECS 364)、《混凝土构造修补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等。
施工工艺
1. 基层处理
凿除疏松、碳化或剥落的混凝土,露出坚实基底;
高压水枪或钢丝刷清除浮尘、油垢、脱模剂;
裂缝应开V型槽并清扫洁净;钢筋锈蚀部位需除锈蚀至St3级。
2. 界面处理(关键环节)
涂刷配套的改性环氧界面剂(如未集成于砂浆中),用量约0.2–0.3 kg/m²;
待界面剂表干但未完全凝固(指触微粘)时立即进行砂浆施工,确保“湿碰湿”结合。
3. 材料配制
将A组分(树脂)与B组分(凝固剂+骨料)按比例倒入洁净容器;
使用低速电动搅拌器(300–500 rpm)搅拌3–5分钟,至颜色匀称、无结块、无色差;
静置熟化2–3分钟,消除搅拌引入的气团。
4. 砂浆施工
薄层修补(5–20 mm):用抹刀压实抹平,确保与基面充分贴合,无空鼓;
厚层填充(>20 mm):分层施工,每层厚度≤30 mm,前一层初凝后刮毛再涂下一层;
立面或顶面施工:利用材料触变性,自下而上涂刷,必要时支模防坠落;
灌浆应用:采用压力灌注或重力流方式,确保填充密实。
5. 养护与后续作业
常温下静置凝固24小时后可承受轻载,72小时后可进行研磨、涂装或投入使用;
避免早期接触水、化学品或剧烈振动;
若表面需饰面处理(如涂料、瓷砖),应在砂浆完全凝固后(通常7天)进行,并做相容性测试。
- 上一篇:改性环氧界面剂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