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封缝胶与灌封胶
- 发布时间:2025-10-31
一 定义与用途对比
封缝胶(亦称封口胶/封闭胶)
材料与形态:多为A、B双组分环氧类,呈膏糊状/腻子状,触变性好、流动度低。
主要用途:在混凝土裂缝修补中用于封闭裂缝表面、粘贴注胶嘴/底座,亦可用于钢板与混凝土缝隙封闭、表面缺陷找平;与低黏度“裂缝修补胶/灌缝胶”配套使用,形成“先封闭—后灌注”的工艺体系。
关键性能(常规指标):胶体抗张强度≥30 MPa、耐压强度≥70 MPa、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2.5 MPa(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满足GB 50728-2011相关条款要求。
灌封胶(构造胶语境)
材料与形态:多为A、B双组分改性环氧,低黏度、液态,便于低压/常压灌注到裂缝深处。
主要用途:用于混凝土构造性微细裂缝的压力灌浆修补,要求具备低黏度、优异渗透性、低收缩、高粘结等特性,以恢复构造整体性与耐久性。
名词辨析(易混概念)
道路工程中的“灌缝胶/密封胶”主要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灌缝,为热熔或常温密封材料,施工温度窗口与道路专用工艺明显区别于建筑构造胶。
行业的“灌封胶”用于封装/绝缘防护(环氧/有机硅/聚氨酯),与构造加固用灌封胶在材料体系与应用目的上均不同。
二 关键性能与指标对照
维度 封缝胶(封口胶) 灌封胶(构造用低黏度环氧)
材料与形态 A、B双组分环氧,膏糊/腻子状,触变性好 A、B双组分改性环氧,低黏度、液态
主要作用 表面封闭、粘贴底座/封边,配套灌注 低压/常压灌注,充填裂缝深处并粘结凝固
常规黏度与流动性 流动度低,便于成型与止漏 低黏度,强调渗透性与可灌性
代表指标 抗拉≥30 MPa、抗压≥70 MPa、钢-混凝土正拉≥2.5 MPa 强调“低黏度、可灌入≥0.05 mm微裂缝、低收缩、高粘结”(不同产品指标有差异)
施工角色 先封后灌,密闭空间与边界密封 在封缝完成后实施灌注,完成构造修补
指标与应用角色分别见封缝胶的产品技术条件与构造裂缝修补用低黏度环氧灌浆树脂的通用描述。
三 施工流程要点(构造裂缝修补)
裂缝勘查与处理:标识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渗漏;清除松散物/油垢/表浆,必要时对裂缝进行凿槽/止水处理。
封缝与布嘴:沿裂缝连续涂刮封缝胶成密封带,预留进/排气孔并粘贴注胶底座,凝固后检查密封性(可试气)。
配胶与灌注:按供方技术文件称重与熟化,采用低压/常压灌注,“自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再转相邻孔,至邻孔稳定出胶为止。
终止、拆嘴与收面:达到饱满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并封孔抹平;按产品说明进行养护,再进行后续涂装或封闭。
四 选型与验收要点
选型建议
裂缝< 0.05 mm或表面止水为主:优先封缝胶封闭,必要时辅以表面涂覆。
裂缝≥ 0.05 mm且需恢复整体性:采用“封缝胶封闭+低黏度环氧灌封胶灌注”的联合工艺。
存在渗水/贯通或受力不利部位:优先选择低黏度、可灌性好、低收缩的灌封体系,并按设计/供方文件完善试拌—试灌—见证取样。
验收与经过控制
外观:无漏灌、无气团、无离析,收面平整密实。
粘结与强度:按设计与供方要求抽检正拉粘结强度,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必要时做压水/复灌验证密闭性。
环境状况:施工与凝固宜在≥5℃、底材温度高于露点≥3℃、通风优异条件下进行;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五 常见误区与提示
将“封缝胶”当作灌注材料使用:封缝胶黏度高、流动度低,不适合灌注;灌注应使用低黏度环氧灌封胶。
只灌不封:未先行封闭会导致漏气/漏浆、灌注不饱满,必须“先封后灌”。
名词混用:道路“灌缝胶”与构造加固用“灌封胶”、“灌封胶”并非同一材料体系,不可互代。
工艺跳步:忽略试气/试灌与养护,易造成早期开裂/粘结不良。
封缝胶(亦称封口胶/封闭胶)
材料与形态:多为A、B双组分环氧类,呈膏糊状/腻子状,触变性好、流动度低。
主要用途:在混凝土裂缝修补中用于封闭裂缝表面、粘贴注胶嘴/底座,亦可用于钢板与混凝土缝隙封闭、表面缺陷找平;与低黏度“裂缝修补胶/灌缝胶”配套使用,形成“先封闭—后灌注”的工艺体系。
关键性能(常规指标):胶体抗张强度≥30 MPa、耐压强度≥70 MPa、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2.5 MPa(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满足GB 50728-2011相关条款要求。
灌封胶(构造胶语境)
材料与形态:多为A、B双组分改性环氧,低黏度、液态,便于低压/常压灌注到裂缝深处。
主要用途:用于混凝土构造性微细裂缝的压力灌浆修补,要求具备低黏度、优异渗透性、低收缩、高粘结等特性,以恢复构造整体性与耐久性。
名词辨析(易混概念)
道路工程中的“灌缝胶/密封胶”主要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灌缝,为热熔或常温密封材料,施工温度窗口与道路专用工艺明显区别于建筑构造胶。
行业的“灌封胶”用于封装/绝缘防护(环氧/有机硅/聚氨酯),与构造加固用灌封胶在材料体系与应用目的上均不同。
二 关键性能与指标对照
维度 封缝胶(封口胶) 灌封胶(构造用低黏度环氧)
材料与形态 A、B双组分环氧,膏糊/腻子状,触变性好 A、B双组分改性环氧,低黏度、液态
主要作用 表面封闭、粘贴底座/封边,配套灌注 低压/常压灌注,充填裂缝深处并粘结凝固
常规黏度与流动性 流动度低,便于成型与止漏 低黏度,强调渗透性与可灌性
代表指标 抗拉≥30 MPa、抗压≥70 MPa、钢-混凝土正拉≥2.5 MPa 强调“低黏度、可灌入≥0.05 mm微裂缝、低收缩、高粘结”(不同产品指标有差异)
施工角色 先封后灌,密闭空间与边界密封 在封缝完成后实施灌注,完成构造修补
指标与应用角色分别见封缝胶的产品技术条件与构造裂缝修补用低黏度环氧灌浆树脂的通用描述。
三 施工流程要点(构造裂缝修补)
裂缝勘查与处理:标识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渗漏;清除松散物/油垢/表浆,必要时对裂缝进行凿槽/止水处理。
封缝与布嘴:沿裂缝连续涂刮封缝胶成密封带,预留进/排气孔并粘贴注胶底座,凝固后检查密封性(可试气)。
配胶与灌注:按供方技术文件称重与熟化,采用低压/常压灌注,“自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单孔饱满后稳压再转相邻孔,至邻孔稳定出胶为止。
终止、拆嘴与收面:达到饱满不外流时停灌,拆嘴并封孔抹平;按产品说明进行养护,再进行后续涂装或封闭。
四 选型与验收要点
选型建议
裂缝< 0.05 mm或表面止水为主:优先封缝胶封闭,必要时辅以表面涂覆。
裂缝≥ 0.05 mm且需恢复整体性:采用“封缝胶封闭+低黏度环氧灌封胶灌注”的联合工艺。
存在渗水/贯通或受力不利部位:优先选择低黏度、可灌性好、低收缩的灌封体系,并按设计/供方文件完善试拌—试灌—见证取样。
验收与经过控制
外观:无漏灌、无气团、无离析,收面平整密实。
粘结与强度:按设计与供方要求抽检正拉粘结强度,破坏模式宜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必要时做压水/复灌验证密闭性。
环境状况:施工与凝固宜在≥5℃、底材温度高于露点≥3℃、通风优异条件下进行;雨雪、大风、强日晒应避免。
五 常见误区与提示
将“封缝胶”当作灌注材料使用:封缝胶黏度高、流动度低,不适合灌注;灌注应使用低黏度环氧灌封胶。
只灌不封:未先行封闭会导致漏气/漏浆、灌注不饱满,必须“先封后灌”。
名词混用:道路“灌缝胶”与构造加固用“灌封胶”、“灌封胶”并非同一材料体系,不可互代。
工艺跳步:忽略试气/试灌与养护,易造成早期开裂/粘结不良。
- 上一篇:风机基础灌浆料是什么材料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