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防水液体卷材多久能干
- 发布时间:2025-10-23
干燥与固化时间范围
大多数水性/水乳型液体卷材在常温20–25℃、通风良好条件下:表干(不粘手)通常约0.5–4小时;可上人/复涂多在3–12小时;达到产品规定的“完全固化/可投入使用”一般需3–7天。个别快干型或薄涂体系表干可快至30–60分钟,而溶剂型或厚涂体系表干可能更短,但完全固化时间仍以天计。具体以产品技术数据表(TDS)和现场温湿度为准。
常见工况参考
工况条件 表干(不粘手) 可复涂/上人 完全固化/可投入使用
常温常湿(约20–25℃,通风好) 0.5–4小时 3–12小时 3–7天
厚涂或多遍连续施工 可能延长至数小时(表面易发粘) 建议间隔≥4小时再复涂,且薄涂多遍 固化时间相应延长
低温高湿(<10℃、>80%RH) 明显变慢,可能>6小时 推迟复涂,避免“发软/发粘” 显著延长
高温低湿(>30℃、<30%RH) 可能<1小时但易“假干” 需避免烈日直晒与强风直吹 可能“外干内湿”,延长至7天以上
注:不同与配方差异较大,上表为常见区间,实际以TDS与现场小样为准。
影响干燥的关键因素
环境温湿度与通风: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好越利于干燥;高湿或密闭环境会显著拖慢固化。
涂层厚度与遍数:厚涂或多遍连续堆涂会导致内部水分/溶剂挥发受阻,表干快但“里湿”,完全固化时间拉长。
基面含水率与洁净度:基面潮湿或有明水会延缓甚至阻滞固化;油污、粉尘影响附着力与成膜连续性。
产品体系差异:水性(乳液型)通常表干较快、VOC低;溶剂型表干可能更快但需加强通风;双组分/反应型固化机制不同,时间曲线也不同。
以上规律在多款产品技术资料与施工指南中均有体现,施工时应结合产品说明与环境条件综合判断。
施工与验收建议
以产品TDS为准:推荐稀释比例、单遍厚度、重涂间隔与最低成膜温度(MFFT)。
复涂与上人控制:通常间隔2–4小时可复涂,方向垂直交叉;能上人/复涂并不等于“完全固化”。
闭水试验时机:多数家装/屋面工程建议在“完全干固”后进行,常见为3–5天;也有产品标注72小时即可,务必以TDS或供货方书面要求为准。
质量观察:若表面长期发粘、发软或有针孔/气泡,多与一次涂厚、环境不当或基面处理不到位有关,应打磨整平、修补后按间隔重涂。
大多数水性/水乳型液体卷材在常温20–25℃、通风良好条件下:表干(不粘手)通常约0.5–4小时;可上人/复涂多在3–12小时;达到产品规定的“完全固化/可投入使用”一般需3–7天。个别快干型或薄涂体系表干可快至30–60分钟,而溶剂型或厚涂体系表干可能更短,但完全固化时间仍以天计。具体以产品技术数据表(TDS)和现场温湿度为准。
常见工况参考
工况条件 表干(不粘手) 可复涂/上人 完全固化/可投入使用
常温常湿(约20–25℃,通风好) 0.5–4小时 3–12小时 3–7天
厚涂或多遍连续施工 可能延长至数小时(表面易发粘) 建议间隔≥4小时再复涂,且薄涂多遍 固化时间相应延长
低温高湿(<10℃、>80%RH) 明显变慢,可能>6小时 推迟复涂,避免“发软/发粘” 显著延长
高温低湿(>30℃、<30%RH) 可能<1小时但易“假干” 需避免烈日直晒与强风直吹 可能“外干内湿”,延长至7天以上
注:不同与配方差异较大,上表为常见区间,实际以TDS与现场小样为准。
影响干燥的关键因素
环境温湿度与通风: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好越利于干燥;高湿或密闭环境会显著拖慢固化。
涂层厚度与遍数:厚涂或多遍连续堆涂会导致内部水分/溶剂挥发受阻,表干快但“里湿”,完全固化时间拉长。
基面含水率与洁净度:基面潮湿或有明水会延缓甚至阻滞固化;油污、粉尘影响附着力与成膜连续性。
产品体系差异:水性(乳液型)通常表干较快、VOC低;溶剂型表干可能更快但需加强通风;双组分/反应型固化机制不同,时间曲线也不同。
以上规律在多款产品技术资料与施工指南中均有体现,施工时应结合产品说明与环境条件综合判断。
施工与验收建议
以产品TDS为准:推荐稀释比例、单遍厚度、重涂间隔与最低成膜温度(MFFT)。
复涂与上人控制:通常间隔2–4小时可复涂,方向垂直交叉;能上人/复涂并不等于“完全固化”。
闭水试验时机:多数家装/屋面工程建议在“完全干固”后进行,常见为3–5天;也有产品标注72小时即可,务必以TDS或供货方书面要求为准。
质量观察:若表面长期发粘、发软或有针孔/气泡,多与一次涂厚、环境不当或基面处理不到位有关,应打磨整平、修补后按间隔重涂。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