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规范
- 发布时间:2025-10-11
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规范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以水泥、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具备高弯曲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加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农村房屋加固等领域。其生产与应用需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涵盖材料性能、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等全流程管控。
一、核心国家及行业标准
1。 《既有建筑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 33/T 1xxx - 20xX,浙江省地方标准)
该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浙江省既有建筑加固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明确了高延性混凝土的定义(以合成纤维为增韧材料的特种混凝土)、基本规定(如加固前需进行可靠性鉴定、设计使用年限符合现行标准要求)、材料性能(合成纤维规格及力学性能、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限制)、砌体及混凝土构件加固设计方法(如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构造要求)、施工要点(如压抹施工稠度控制)及质量验收标准(如强度检验、粘结质量检测)。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DB XJ 000—2021,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区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农村房屋)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合成纤维、水泥、骨料等)、拌合物性能(稠度、和易性)、力学性能(等效弯曲韧性、等效弯曲强度、抗折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抗渗、抗冻、抗碳化)要求;明确了砌体结构(抗压、抗剪、抗震加固)、混凝土构件(剪力墙抗剪、梁抗剪、柱正截面抗压加固)的设计原则(如强度利用系数、构造要求);细化了施工过程控制(如搅拌、灌注、养护)及质量验收流程(如材料检验、施工质量检验)。
3。 《吉林省C、D级危险住房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导则(试行)》(吉建函〔2024〕639号)
该导则由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吉林省内C、D级危险住房(砌体、底框砖房、框架结构)的结构加固改造。导则将“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列为常用加固方法,要求加固用高延性混凝土需满足高延性、高粘结性特性,设计与施工应符合《既有建筑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 33/T 1xxx - 20xX)等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
二、关键技术性能指标
高延性混凝土的性能需满足以下关键指标,以适应既有建筑加固的高荷载、高频振动环境:
材料性能:合成纤维宜采用单丝纤维或粗纤维,公称长度4~60mm,当量直径12~100μm;断裂强度≥1200N/mm²(单丝纤维)、≥800N/mm²(粗纤维);断裂伸长率2。0~8。0%;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水泥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规定;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3。0~2。3),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规定。
拌合物性能: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需根据环境条件控制(干燥环境:配筋高延性混凝土≤0。30%、配预应力筋≤0。06%;潮湿含氯离子环境≤0。10%);用于压抹施工的稠度宜为25~50mm,用于喷射施工的稠度宜为60~80mm。
力学性能:等效弯曲韧性(kJ/m³):标准养护60d≥160。0(I类)、≥120。0(II类)、≥80。0(III类);等效弯曲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11。0(I类)、≥10。0(II类)、≥9。0(III类);抗折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12。0;立方体抗压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50。0(强度等级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耐久性能:抗渗压力≥1。5MPa(28d);抗冻融循环(-15℃~20℃)≥25次无异常;氯离子含量≤0。03%(防止钢筋锈蚀)。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需严格控制以下环节,确保材料性能充分发挥:
基面处理:加固前需清理原结构构件表面的浮灰、油污、松散颗粒,用水润湿(无明水);对破损严重的基层,需用环氧胶泥或专用修补剂修补;必要时涂刷界面剂(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提高高延性混凝土与原构件的粘结力。
材料配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比例混合粉料与水(通常水料比为0。12~0。14),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3min),直至无结块、无气泡;搅拌好的浆料应在30min内用完,避免初凝。
施工工艺:采用压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加固)或喷射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压抹时需从下往上依次进行,确保高延性混凝土密实填充缝隙,无空洞、蜂窝;喷射时需控制喷射压力(0。3~0。5MPa),避免离析。
养护要求:施工完成后,用塑料薄膜或湿草袋覆盖保持湿润;养护温度控制在5~35℃(冬季需保温,夏季需防晒),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禁止踩踏或堆放重物。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以水泥、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具备高弯曲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加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农村房屋加固等领域。其生产与应用需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涵盖材料性能、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等全流程管控。
一、核心国家及行业标准
1。 《既有建筑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 33/T 1xxx - 20xX,浙江省地方标准)
该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浙江省既有建筑加固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明确了高延性混凝土的定义(以合成纤维为增韧材料的特种混凝土)、基本规定(如加固前需进行可靠性鉴定、设计使用年限符合现行标准要求)、材料性能(合成纤维规格及力学性能、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限制)、砌体及混凝土构件加固设计方法(如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构造要求)、施工要点(如压抹施工稠度控制)及质量验收标准(如强度检验、粘结质量检测)。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DB XJ 000—2021,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区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农村房屋)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合成纤维、水泥、骨料等)、拌合物性能(稠度、和易性)、力学性能(等效弯曲韧性、等效弯曲强度、抗折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抗渗、抗冻、抗碳化)要求;明确了砌体结构(抗压、抗剪、抗震加固)、混凝土构件(剪力墙抗剪、梁抗剪、柱正截面抗压加固)的设计原则(如强度利用系数、构造要求);细化了施工过程控制(如搅拌、灌注、养护)及质量验收流程(如材料检验、施工质量检验)。
3。 《吉林省C、D级危险住房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导则(试行)》(吉建函〔2024〕639号)
该导则由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适用于吉林省内C、D级危险住房(砌体、底框砖房、框架结构)的结构加固改造。导则将“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列为常用加固方法,要求加固用高延性混凝土需满足高延性、高粘结性特性,设计与施工应符合《既有建筑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 33/T 1xxx - 20xX)等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
二、关键技术性能指标
高延性混凝土的性能需满足以下关键指标,以适应既有建筑加固的高荷载、高频振动环境:
材料性能:合成纤维宜采用单丝纤维或粗纤维,公称长度4~60mm,当量直径12~100μm;断裂强度≥1200N/mm²(单丝纤维)、≥800N/mm²(粗纤维);断裂伸长率2。0~8。0%;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水泥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规定;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3。0~2。3),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规定。
拌合物性能: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需根据环境条件控制(干燥环境:配筋高延性混凝土≤0。30%、配预应力筋≤0。06%;潮湿含氯离子环境≤0。10%);用于压抹施工的稠度宜为25~50mm,用于喷射施工的稠度宜为60~80mm。
力学性能:等效弯曲韧性(kJ/m³):标准养护60d≥160。0(I类)、≥120。0(II类)、≥80。0(III类);等效弯曲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11。0(I类)、≥10。0(II类)、≥9。0(III类);抗折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12。0;立方体抗压强度(N/mm²):标准养护60d≥50。0(强度等级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耐久性能:抗渗压力≥1。5MPa(28d);抗冻融循环(-15℃~20℃)≥25次无异常;氯离子含量≤0。03%(防止钢筋锈蚀)。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需严格控制以下环节,确保材料性能充分发挥:
基面处理:加固前需清理原结构构件表面的浮灰、油污、松散颗粒,用水润湿(无明水);对破损严重的基层,需用环氧胶泥或专用修补剂修补;必要时涂刷界面剂(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提高高延性混凝土与原构件的粘结力。
材料配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比例混合粉料与水(通常水料比为0。12~0。14),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3min),直至无结块、无气泡;搅拌好的浆料应在30min内用完,避免初凝。
施工工艺:采用压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加固)或喷射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压抹时需从下往上依次进行,确保高延性混凝土密实填充缝隙,无空洞、蜂窝;喷射时需控制喷射压力(0。3~0。5MPa),避免离析。
养护要求:施工完成后,用塑料薄膜或湿草袋覆盖保持湿润;养护温度控制在5~35℃(冬季需保温,夏季需防晒),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禁止踩踏或堆放重物。
- 上一篇:高速铁路支座灌浆料标准规范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