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灌浆料表面起砂、起皮原因
- 发布时间:2025-09-28
灌浆料表面起砂、起皮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灌浆料施工后,表面出现砂粒脱落、表层强度不足的现象,这会降低灌浆料的耐磨性、耐久性及抗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灌浆料配料不当
水灰比过大:如果灌浆料的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从而在表面形成起砂、起皮现象。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多余的游离水分蒸发后会在水泥浆面层产生过多毛细孔,降低密实性,进而影响表层强度。
灰砂比过小:灰砂比过小意味着水泥用量相对不足,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表面容易起砂。
砂率及细集料量过高:砂率及细集料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导致表面起砂。
外加剂使用不当:减水剂及缓凝剂等外加剂使用过多,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导致表面起砂4。
2. 施工工艺不当
局部过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振捣过度,会造成局部过振,导致水分离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起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避免在一个位置长时间振捣,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基本不再冒泡、表面出现浮浆即可停止振捣1。
非正常的淋水、洒水:在浇筑地面混凝土之前,如果淋湿模板时使用地面基础积水,会使浇筑的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经过振捣,过多的水会泌出表面;有的施工人员为便于收光、抹面,在混凝土面层随意洒很多水,致使混凝土面层水灰比增大,强度严重降低而出现起皮、起砂现象1。
不适宜的压平修光时间:修光过早,混凝土表面会析出水,影响表层砂浆强度;修光过早,有时会由于修光阻断泌水通道,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造成修光层脱落(即起壳)。修光时间过迟,则会扰动或损伤水泥胶凝体的凝结结构,影响强度的增长,造成面层强度过低,也会出现起粉或起砂、起皮现象1。
3. 养护不当
养护时间不足:在混凝土凝结后,如果养护时间不足,会在太阳暴晒或干燥空气中造成水分大量蒸发,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导致表面水分大量挥发,水泥会减缓或停止水化,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水化,表层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进而出现起粉、起砂、起皮等质量问题1。
养护方法不当:如果在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洒水养护或表面饰后的混凝土表面被雨淋,也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随意撒水泥粉处理等做法也是常见的问题,结果完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起皮或起砂1。
4. 原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质量问题:使用的水泥质量不合格,如受潮结团,活性降低,不易搅拌均匀,胶结性能差,造成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都显著降低,导致地面起砂的可能性很大1。
砂石集料含泥量高:砂石集料含泥量较高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黏土中的黏土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导致表面起砂1。
5. 环境因素
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自然因素会导致地面材料老化、风化,加快起砂情况的发生3。
6. 使用磨损
频繁的人流、车流等机械磨损:这些机械磨损会导致地面表层材料的凋零,形成起砂3。
灌浆料表面起砂、起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配料不当、施工工艺不当、养护不当、原材料质量问题、环境因素以及使用磨损等。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灰砂比、砂率及细集料量,合理使用外加剂,确保施工工艺规范,养护及时且方法正确,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并考虑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的影响1。
1. 灌浆料配料不当
水灰比过大:如果灌浆料的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从而在表面形成起砂、起皮现象。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多余的游离水分蒸发后会在水泥浆面层产生过多毛细孔,降低密实性,进而影响表层强度。
灰砂比过小:灰砂比过小意味着水泥用量相对不足,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表面容易起砂。
砂率及细集料量过高:砂率及细集料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导致表面起砂。
外加剂使用不当:减水剂及缓凝剂等外加剂使用过多,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导致表面起砂4。
2. 施工工艺不当
局部过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振捣过度,会造成局部过振,导致水分离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起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避免在一个位置长时间振捣,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基本不再冒泡、表面出现浮浆即可停止振捣1。
非正常的淋水、洒水:在浇筑地面混凝土之前,如果淋湿模板时使用地面基础积水,会使浇筑的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经过振捣,过多的水会泌出表面;有的施工人员为便于收光、抹面,在混凝土面层随意洒很多水,致使混凝土面层水灰比增大,强度严重降低而出现起皮、起砂现象1。
不适宜的压平修光时间:修光过早,混凝土表面会析出水,影响表层砂浆强度;修光过早,有时会由于修光阻断泌水通道,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造成修光层脱落(即起壳)。修光时间过迟,则会扰动或损伤水泥胶凝体的凝结结构,影响强度的增长,造成面层强度过低,也会出现起粉或起砂、起皮现象1。
3. 养护不当
养护时间不足:在混凝土凝结后,如果养护时间不足,会在太阳暴晒或干燥空气中造成水分大量蒸发,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导致表面水分大量挥发,水泥会减缓或停止水化,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水化,表层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进而出现起粉、起砂、起皮等质量问题1。
养护方法不当:如果在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洒水养护或表面饰后的混凝土表面被雨淋,也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增大,随意撒水泥粉处理等做法也是常见的问题,结果完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起皮或起砂1。
4. 原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质量问题:使用的水泥质量不合格,如受潮结团,活性降低,不易搅拌均匀,胶结性能差,造成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都显著降低,导致地面起砂的可能性很大1。
砂石集料含泥量高:砂石集料含泥量较高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黏土中的黏土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导致表面起砂1。
5. 环境因素
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自然因素会导致地面材料老化、风化,加快起砂情况的发生3。
6. 使用磨损
频繁的人流、车流等机械磨损:这些机械磨损会导致地面表层材料的凋零,形成起砂3。
灌浆料表面起砂、起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配料不当、施工工艺不当、养护不当、原材料质量问题、环境因素以及使用磨损等。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灰砂比、砂率及细集料量,合理使用外加剂,确保施工工艺规范,养护及时且方法正确,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并考虑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的影响1。
- 上一篇:灌浆料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是多少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