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手机:13263218971
QQ:13263218971
邮箱:13263218971@qq.com
地址:全国多家生产工厂
行业资讯
钢柱底板高强灌浆料
- 发布时间:2025-08-21
钢梁底版高韧性灌浆材料是专门为钢梁与基础板联接节点设计的专用灌浆材料。它具有强度高、无收缩、流动性高的特点。能快速填充钢梁底版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缝隙,确保荷载均匀传送,提升结构稳定性。下列从产品优势、标准规范、施工要点与应用优势等层面详细描述:
1、产品的核心特性
1. 材料组成
以高强度水泥为基材,融合较好的石英沙、金刚沙等石料,掺加减水剂、膨胀剂、早强剂等业务添加物,预混干拌,当场仅需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2. 关键性能指标
高耐磨:28天抗压强度一般为28天≥60MPa(部分型号可达80-100MPa),能承受钢梁传递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
无收缩:依据膨胀剂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保证灌浆材料和钢梁底部和混凝土基础密切粘接,避免间隙造成应力。
高流动性:初始拓展水平≥300mm,可自流平提升充钢梁底板繁杂空间(包含螺栓孔、边沿间隙),不用机械振捣。
早强:一天抗压强度:一天抗压强度≥20MPa,3天≥40MPa,能快速达到载重规定,缩短工期。
耐用性: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耐冷性和耐蚀性,融进潮湿、户外等复杂环境,确保长期构造。
二、技术标准及验收要求
符合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标准》(GB/T 5048-2015)关键验收指标包括:
流通性:初始扩展度≥300mm,30分钟≥260mm(确保注浆环节中流动性稳定);
竖向膨胀率:24小时内竖向膨胀率:≥0.02%(避免收缩)≤0.5%(防止过度膨胀造成开裂);
抗压强度:按设计要求做到相应等级(如C600)、C80);
粘接强度:与混凝土基层的粘接强度≥2.5MPa(保证负荷的合理传送)。
三、施工关键流程
1. 施工前准备
基础处理:消除混凝土基础表面的灰尘、油迹、松石,用高压泵清洗;假如表面为蜂巢状、表面,需提前用修补材料修补;底层含水量必须≤8%,避免水蒸汽伤害粘合。
钢梁定位固定:钢梁安装到位后,用临时支撑固定,保证竖直误差符合规定(一般)≤1/1000柱高);底板和基础中间预埋注浆间隙,总总宽一般为50-100mm,间隙太窄易造成注浆不饱满。
模板支撑:沿钢梁底端周边的框架模板,模板高度高过底板上表面50mm,内部擦洗脱膜剂;模板插口密封(如密封胶),防止灌浆。
2. 灌浆料搅拌
按产品手册占比加水(一般水料比为12%-15%),应用电动搅拌器(转速)≥1500r/min)拌和3-5分钟,直到料浆均匀,无结块,静置2分钟排气。
拌和量应按施工速度操作,确保30分钟内应用(避免终凝伤害流通)。
3. 灌浆施工
挑选“上漏斗法”或“压力灌浆法”灌浆:从钢梁底端一侧慢慢引进,使灌浆沿间隙流入另一侧,直到全部间隙充满,表面外溢对称灌浆(保证无气泡、无裂缝)。
严禁在灌浆环节中振捣(避免汽体)。一旦发现汽泡,可以用竹条轻轻输通排气。
假如注浆面积较大或间隙较深,必须分层注浆,每层厚度≤500mm,待下层终凝前注浆高层。
4. 保养与拆板
灌浆后1小时内,用塑料薄膜遮盖表面保湿;假如工作温度低于5℃,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棉被、加热毯),防止感冒;35℃以上时,应挡光减温,防止水份蒸发太快。
拆模时间:常温下24钟头后能拆卸侧模,7日内禁止钢梁受力或碰撞;养护期不少于7天(高温可缩短,低温需增加)。
四、应用优势及疑难问题
1. 核心优势
替代传统豆石混凝土:解决流动性差、易关闭、强度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钢梁节点承载能力和耐用性。
施工:自流平减少人工振捣,单节点注浆时长可缩短至30分钟,适用工期紧张的工程。
适应性强:可在-10℃至40℃下施工(需配合对应措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2. 疑难问题
材料应密封存放干燥的环境中,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期满或潮湿的材料不可储放。
注浆前,查验钢梁底端螺栓是否紧固,避免注浆后螺栓松动引起的结构位移。
冬天施工时,应使用温水(≤40℃)拌和,确保料浆初始温度≥10℃,制定保养对策。
1、产品的核心特性
1. 材料组成
以高强度水泥为基材,融合较好的石英沙、金刚沙等石料,掺加减水剂、膨胀剂、早强剂等业务添加物,预混干拌,当场仅需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2. 关键性能指标
高耐磨:28天抗压强度一般为28天≥60MPa(部分型号可达80-100MPa),能承受钢梁传递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
无收缩:依据膨胀剂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保证灌浆材料和钢梁底部和混凝土基础密切粘接,避免间隙造成应力。
高流动性:初始拓展水平≥300mm,可自流平提升充钢梁底板繁杂空间(包含螺栓孔、边沿间隙),不用机械振捣。
早强:一天抗压强度:一天抗压强度≥20MPa,3天≥40MPa,能快速达到载重规定,缩短工期。
耐用性: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耐冷性和耐蚀性,融进潮湿、户外等复杂环境,确保长期构造。
二、技术标准及验收要求
符合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标准》(GB/T 5048-2015)关键验收指标包括:
流通性:初始扩展度≥300mm,30分钟≥260mm(确保注浆环节中流动性稳定);
竖向膨胀率:24小时内竖向膨胀率:≥0.02%(避免收缩)≤0.5%(防止过度膨胀造成开裂);
抗压强度:按设计要求做到相应等级(如C600)、C80);
粘接强度:与混凝土基层的粘接强度≥2.5MPa(保证负荷的合理传送)。
三、施工关键流程
1. 施工前准备
基础处理:消除混凝土基础表面的灰尘、油迹、松石,用高压泵清洗;假如表面为蜂巢状、表面,需提前用修补材料修补;底层含水量必须≤8%,避免水蒸汽伤害粘合。
钢梁定位固定:钢梁安装到位后,用临时支撑固定,保证竖直误差符合规定(一般)≤1/1000柱高);底板和基础中间预埋注浆间隙,总总宽一般为50-100mm,间隙太窄易造成注浆不饱满。
模板支撑:沿钢梁底端周边的框架模板,模板高度高过底板上表面50mm,内部擦洗脱膜剂;模板插口密封(如密封胶),防止灌浆。
2. 灌浆料搅拌
按产品手册占比加水(一般水料比为12%-15%),应用电动搅拌器(转速)≥1500r/min)拌和3-5分钟,直到料浆均匀,无结块,静置2分钟排气。
拌和量应按施工速度操作,确保30分钟内应用(避免终凝伤害流通)。
3. 灌浆施工
挑选“上漏斗法”或“压力灌浆法”灌浆:从钢梁底端一侧慢慢引进,使灌浆沿间隙流入另一侧,直到全部间隙充满,表面外溢对称灌浆(保证无气泡、无裂缝)。
严禁在灌浆环节中振捣(避免汽体)。一旦发现汽泡,可以用竹条轻轻输通排气。
假如注浆面积较大或间隙较深,必须分层注浆,每层厚度≤500mm,待下层终凝前注浆高层。
4. 保养与拆板
灌浆后1小时内,用塑料薄膜遮盖表面保湿;假如工作温度低于5℃,要采取保温措施(如遮盖棉被、加热毯),防止感冒;35℃以上时,应挡光减温,防止水份蒸发太快。
拆模时间:常温下24钟头后能拆卸侧模,7日内禁止钢梁受力或碰撞;养护期不少于7天(高温可缩短,低温需增加)。
四、应用优势及疑难问题
1. 核心优势
替代传统豆石混凝土:解决流动性差、易关闭、强度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钢梁节点承载能力和耐用性。
施工:自流平减少人工振捣,单节点注浆时长可缩短至30分钟,适用工期紧张的工程。
适应性强:可在-10℃至40℃下施工(需配合对应措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2. 疑难问题
材料应密封存放干燥的环境中,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期满或潮湿的材料不可储放。
注浆前,查验钢梁底端螺栓是否紧固,避免注浆后螺栓松动引起的结构位移。
冬天施工时,应使用温水(≤40℃)拌和,确保料浆初始温度≥10℃,制定保养对策。
- 上一篇:地面环氧砂浆起泡原因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